从《中国合伙人》看大学生职业规划 《中国合伙人》是2013年上半年由中影集团出品的一部电影,集中描述成东青、孟晓骏和王阳等为代表的一代人奋斗历程,由于紧密结合时代背景、语言风趣幽默、故事曲折动人,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共鸣,不仅有年长的,更多的则是年轻人。片中,三人从入大学时期的激情澎湃、青春四射,继而毕业初期的迷惘失落、压力山大,再到三人重聚的兄弟齐心、分工奋进;通过演员们的精彩刻画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些对于当代大学生群体进行职业规划,具有特别的借鉴作用。 一、知己 无论处在什么阶段,需要做什么事情,第一步都需要深刻认识自己(知己)。影片中,成东青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一直缺乏自信,原因在于经历上面确实缺少闪光的地方,不仅两次高考落榜,而且英语水平很烂;甚至当旁人都想去美国的时候,他的最初梦想是天安门。然而时过境迁,若干年后,不善言辞的成东青取代曾经滔滔不绝的孟晓骏,真正成为了那个“希望有一天会让我嫉妒”的人。此时,成东青依然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依然自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土鳖”。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认知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360度分析法、橱窗分析法、成功故事法、工具测试法等。比较常用的橱窗分析法根据自我知道不知道为经,他人知道不知道为纬,分割成四块;分别是公开我(自我知道他人也知道)、背脊我(自我不知道他人知道)、隐私我(自我知道他人不知道)、以及潜在我(自我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背脊的我,孟晓骏在给王阳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影片中,孟晓骏认为王阳的电影教学法效果慢,而佟的口语非常好,提醒他口语的核心是什么?不是表达,而是逻辑思维,“你了解美国人在想什么,所以你说的和美国人一样,把这个教给学生,这个别人教不了”。同样,在片中,成东青的案例则一次次提醒我们,每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区别仅仅在于目前你是掉在水里,还是呆在水里。 二、知彼 很多时候,生活工作不如意,不是因为我们不够优秀,而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外在的环境。比如说签证,很多人实话实说准备增加收入,但是换来的却是被拒,因为已经脱离了受教育的初衷,这才是美国人的思维;同样,如我们读《中国日报》很流利了,为何同外国人交流还是如此困难呢?因为《中国日报》是中国人按照自己的思维写的,文字仅仅变更成英文而已,如果我们每日改看《华盛顿邮报》,那就明显不同了。除了外在的大环境,还有身边的小环境,比如自己所在的工作单位。成东青由于想去适应“外面卖茶叶蛋的都自己赚得多”的大环境,从做家教开始,渐渐在校外私自办培训班,终于触动了工作单位的红线,被开除。大学生初入职场的时候,通常有个大学到职场的过渡期,期间特别容易出现不适应的状况,比如企业文化不认同、企业纪律不执行等;这从根本上找原因,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外在环境的重要性:不是环境去适应我们,而是我们应该主动适应环境。 三、目标 时时刻刻每个人都在面临目标的选择,有的拖延挣扎、有的直觉冲动、有的顺从依赖,有的计划综合。不同的选择,造成了明天的不同。影片中,对待留美签证,王阳因为Lucy 而主动放弃,孟晓骏成功签过,成东青则一次次失败。若干年后,成东青和王阳相对有些小成就了,仍然一直相信从美国回来的孟晓骏能看到他们看不到的地方。孟晓骏的爷爷是1925年回国的留美博士、爸爸是1955年回国的留美博士;自入大学以来,一直以留美为目标。有了这个目标,他的大学生活一直有个主心骨,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反观成东青和王阳,大学生活,甚至刚毕业的几年,一直是得过且过的生活状态。对照大学生,太多的同学过着“大一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大二不知道知道什么、大三知道不知道什么、大四知道知道什么”,大学到了快结束的时候才明确自己毕业后做什么,以至于时间也来不及,匆忙工作后,仍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频繁就业、跳槽、失业、再就业。 通常,目标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短期目标又分为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和年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为3~5年;长期目标一般为5~10年。成东青毕业后的表现证明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断实现小目标积累成大目标的成功。从初始的家教,一对一的教习;到私自在外办小型培训班,面对十几个学生;再到KFC办培训班,几十人规模;接着租场地兜售梦想,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规模;最后上市,成为全国颇有影响的教育集团。特别是最后一步,虽然有着孟晓骏的反复劝告,早点上市;但仍然坚持自己的步伐。这非常值得大学生学习,初入职场时候,就应该有个梦想,想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然后确定分阶段的目标。进入一些事业单位,可以按照职称评定这条路,比如教师系列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一步步走下去;或者进入一些企业单位,则可以按照职位晋升这条路,比如《杜拉拉升职记》里面的杜拉拉,从前台、秘书、行政助理、行政部主管、HR经理,再到总监。 四、执行 梦想是什么,就是一种坚持,让你感到幸福的东西。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害怕失败。这样励志的话在电影中比比皆是;不过,同样是这部电影也说过,想一千次,不如做一次。事实确实如此,如果孟晓骏停留在听到过“年轻人你还年轻,而他一辈子只能留在这里”这个阶段,没有去付诸行动,一直留在美国坚持自己的所谓美国梦,就不会有后来的新梦想三人行。同样,大学生从不缺乏想象和目标,缺少的一直都是行动和执行。孟晓骏坚持不懈的去推动新梦想上市,就是一种行动。为了自己的目标实现,必须行动起来,从身边开始,对人真诚,待事认真;遇到挫折,不气馁;遇到困难,迎难而上。需要提醒的是,在校园里,执行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就业大目标,而工作中时刻牢记的是,执行、完成任务是公司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员工获取公司报酬的保证。 有时候,需要明确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更需要知道外在的环境变化太快。此时,目标需要修正,还是孟晓骏例子,从出国时的豪言壮志,“我不回来了”,到了美国后发现处处受挫,最终还是回来;回来后,发现面对人数众多的会场,患得患失,于是退而求其次专心做面对面签证咨询;同时三人分工明确,孟晓骏负责签证,王阳负责教学,而成东青则负责梦想,终于打开另一片天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053d96a30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