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听了惠兰老师的一堂课,此刻,回想起她有力的声音,坚毅的眼神,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初为人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总是困惑,有诸多的问题,却不知答案在哪儿,总是混沌着前行,对孩子们,我心怀愧疚,因为有些问题我也只是似懂非懂。回想教学的两年时间,讲课文时,我总是先翻开教参,抓重点,抓题点,然后启发孩子说出教参中的答案,对于那些所谓的“答案”,我曾经质疑过,发散过,可是总被应试教育的念头压了下去,孩子们背背就可以了,何必费尽心思跟权威的教参较劲呢? 课堂教学中,总有尴尬的时候,我的问题一提出,孩子们大眼瞪小眼,一脸困惑,他们如坠云里雾里的神情常常让我脊背冒汗,面红耳赤,课下,我反思过,纠结过,为什么我的问题孩子们回答不出来呢?为什么孩子们在我的课堂总是不活跃呢? 是她,是惠兰老师,她生动细致的讲解让我心中久存的疑问有了答案。 她说,当今我们小语教学存在四大问题,我比对一下,这不正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吗?我过于依赖教参,使文本教学过于碎片化,造成课堂教学过程味同嚼蜡,我在课堂上提问时总是过于概念化,指向空泛。面对这样的问题,惠兰老师又对症下药,提出了四点应对策略,并举出课文中的实例有理有据的让我听的心服口服。我想,一次好的讲座大抵如此I吧,它让人不愿错过任何一张课件,竖耳倾听,甚至不愿让一句话偷偷溜走,全神贯注,如饥似渴。 一个课堂实例让我记忆犹新,一篇课文当中有一段话,大概是这样的,“他的剪纸很逼真,剪只小狗像小狗,剪只小猫像小猫,剪只老鼠会偷油。。。。。”在读了几遍之后,同学们觉得最后一句形象生动,老师相机启发,“最后一句为什么读起来不一样,很是生动呢?”一位学生回答的很好,“前边的猫狗是说剪纸形似,而最后一句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形神兼备更突出了剪纸的逼真”老师趁热打铁,“那同学们能不能模仿说一些形神兼备的句子呢?”于是,孩子们的思维发散开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语言水平得到了提高。如此巧妙,听后让我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在看似平常的地方生出疑问,原来是可以指导学生写作的,原来我们教课文不仅要教孩子们理解内容,更重要的是领悟其表达,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资源,教孩子们理解教材从“说了什么”到“教材是怎么说的”。 作为小语教师,如何提出有价值且有空间的问题是个大学问,引导学生质疑更是一门深学问,对于惠兰老师的讲解,我要认真的消化渗透,才不辜负此行一场,才不辜负老师一个上午口干舌燥的讲解。 惠老师很是用心,从她的语态,眼神不难看出,她的艰辛,讲课的认真,还有,她坚持作为一线老师所特有的,“大嗓门”,惠兰老师让我敬佩,又让我感动,我想,她的行动已经内化成了一种精神,特别当我听到她说为了教学她曾数次流产时,心中的震惊不是一点点,这种精神,说出来俗套,可又那么真实,只有在心里默默地说,无私奉献的惠老师,祝愿您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0b658b7ad51f01dc381f1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