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会考复习提纲

时间:2022-05-25 02:37:4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六年级第一学期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科学

1.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P24 (1) 学是一种探究活动 (2) 内学科学、做科学的主要场所:实验室 (3) 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处理信息、表

达交流、得出结论 (4) 细观察、如实记录结果是基本的科学素养之一。



2. 温度计的使用、单位(P7-8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仪器。在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O

C表示

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等。

使用:不碰底和壁,玻泡全没入,视线与液面处齐平。

3. P12各种实验仪器名称:锥形瓶、烧杯、试剂瓶、量筒、电子天平、表面皿、蒸发皿、托盘天平、显微镜、酒精灯、漏斗、药匙、电流表、电压表、铁架

4. 实验室规则,发生意外时的处理方法:P14 (1) 璃试管破碎——用扫帚扫到畚箕里 (2) 伤了手指——用蓝油烃涂抹 (3) 学试剂沾到手臂上——用大量的自来水冲洗 (4) 验桌发生大面积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5) 精洒到桌面小范围起火——用灭火器扑灭

5. 酒精灯使用注意(P64酒精灯是我们实验时常用的加热仪器,分为外焰、内焰、焰心、灯芯、灯座。温度最高的是外焰,我们应该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酒精灯不可吹灭,不可互点。 (1) 刻度尺的使用(P16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边应紧靠被测物体,并放正刻度尺位置;零刻度线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观察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2) 测量值的估读:测量值应估算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记下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测量结果。

6. 测量胸围可选用的工具——皮尺(卷尺)



1


7. 正常心率的范围(P20——60/分——100/



8. (1)量筒的使用、读数(P18——A.量筒须水平放置;B.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齐平C.读数时,以凹液面的最低点为准 (2)液体体积单位(P18——l 、毫升ml (3)液体和固体体积换算(P18——1cm³=1ml1dm³=1l1l=1000ml 9. 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P17 (1) 在量筒中加入水,记录水的体积A

(2) 放入小石块,记录水与小石块的总体积B (3) 小石块体积 = B A



第二章感知世界

1. 人的五种感觉(P58)——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 人的五种感觉器官(P58)——眼、耳、舌、鼻、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

的感觉器官



3. 皮肤的感觉(P28)——皮肤对冷、热、痛、触等多种刺激都有感觉。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



4. 嗅觉形成的过程(P30)气味→鼻腔→嗅细胞→嗅神经→大脑,产生嗅觉

5. 味觉:(1)舌表面的突起(P31——味蕾,它是味觉的感觉器,能感觉出不同的味道。

(2)人的四种基本味觉(P31甜、酸、苦、咸

舌感受不同味道刺激的部位不同:甜味——舌尖;苦味——舌根;

酸味——舌侧中部 咸味——舌侧前部

(3)嗅与味密切相关P32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

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

6. 听觉:

(1) 声音的产生(P34):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

(2) 人说话时振动发声的部位(P33)声带



2


(3)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P36)343/

(4) 音在3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比较(P36)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最慢 固体 > 液体 > 空气 (5) 声音在人耳中传播的途径(P36外耳→外耳道(传递声波的通道)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耳蜗→听神经→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P36)

A. 外耳像漏斗一样接受声音,并将声音聚合起来; B. 进入外耳道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鼓膜; C. 鼓膜振动;

D. 听小骨把振动传到耳蜗;

E. 听神经是声音到达脑的传导线;

F. 耳蜗内充满着液体,这里长着听觉细胞。

(6) 人耳听到声音的3个必要条件(P37)声源、介质、受声器(耳) (7) 噪声单位(P39)分贝(dB) (8) 声音大小与听觉效果对照表:

声音的大小(分贝) 听觉效果 小于20 几乎感觉不到 小于40 安静,如轻声絮语 小于60 一般,如普通室内谈话 大于70 吵闹,如繁忙的交通干道 大于100 难以忍受

7. 视觉:

(1) 光的传播规律(P42)——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2) 平面镜成像三特点(P42)——A.等大 B.正立 C.左右颠倒。

(3) 光的反射规律(P43)光反射时,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 凸透镜、凹透镜的形态特点、作用(P46-47)

A. 中心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称为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照相机】

B. 中心较薄、边缘较厚的透镜称为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

(5) 矫正近视需佩戴的镜片(P47)——凹透镜 (6) 眼睛的结构、光通过各结构的顺序(P48)

A. 结构:a晶状体(透镜)b.瞳孔 c.角膜 d.黄斑 e.视网膜 f.盲点 g.神经

B. 顺序: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3


(7) 视网膜上所成的物像特征(P49)——光进入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将这个信息由视神经传送至大脑而引起视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的,只是由于大脑的作用,使得人们感觉这个像是正立的。【倒立缩小】

8. 脑的功能、大脑左右半脑的分工P54

(1) 左半脑主管语言、逻辑、数学和分析等;右半脑主管韵律、图画、想象、情感、创造力等。

(2) 脑能协调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的反应。 9. 怎样合理用脑(P56)——人脑具有很大的潜能,我们提倡多动脑多用脑,但也要科学、合理地用脑,要注意用脑卫生。用脑要劳逸结合,给脑有充分的休息时间。除睡眠以外,运动、游戏、做家务劳动等也是大脑休息的方式。合理用脑,让脑健康发展。



第三章水与人类

1. 地球上的水主要是(P62)海水

2. 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是(P62)江河湖泊水



3. 不到地球总水量的(P62)陆地淡水资源大约只是地球水体总量的2.5%,而且绝大部分是人们还不能利用的冰川和深层地下水。江河湖泊水很有限,占地球淡水总量的0.27%

地球上的水很多,但是淡水却很少。淡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4. 水的三态:

(1) 水的三态(P65)固态、液态、气态

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三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 三态变化名称(P65)

A. 冰(固态)转化为水(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固→液】

B. 水(液态)转化为水蒸气(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它包括沸腾和蒸气。 【液→气】 C. 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做液化【气→液】 水的状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条件。

自然界的三态变化,构成了自然界水的循环。

(3) 1个标准大气压下, 0OC 是冰的熔点, 100 OC 是水的沸点。



4




5. 水在生命体中的作用(P70-71)

——营养物质 ——有害物质

(1) 水是生命体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0%-70%它们分布在各种组织中。人们通过饮水、吃饭不断地向体内补充水分,又通过呼吸、出汗、排泄等途径排出水分。 (2) 水在生命体内承担着输送营养物质和排出有毒有害物质到体外的任务。水是生命体获取营养过程和代谢过程的纽带。

6. P7071,人体内水约占体重的60%-70

1:一个人重50kg,则体内含水量大约多少kg

50×60=50×0.6=30kg 50×70=50×0.7=35kg 答:一个重50kg的人,体内含水量大约为30kg―35kg均可

2:一个人体重50kg,骨骼占体重50%,则骨骼质量?骨骼含水占骨骼质量55%,则骨骼含水?

50×50%=25kg 25×55%=13.75kg 答:骨骼的质量是25kg,骨骼含水13.75kg



7. P73,水表抄读和水费计算:

1:上月抄表时,水表读数窗显示:3 5 2 7 8

本月抄表时,水表读数窗显示:3 5 5 7 2

(末尾粗体字表示水表读数窗中的红色数字) (1) 供水量:本月供水量=本月抄见数上月抄见数

3557―3527

30立方米 【通常只抄读整数位】

(2) 排水量:本月排水量=本月供水量×0.9 =30×0.9

=27立方米

(3) 已知——

供水费:单价1.03元(每使用1立方米水需付1.03元) 排水费:单价0.90元(每使用1立方米水需付0.90元) 求本月水费:

本月水费=供水费+排水费

=供水量×供水单价+排水量×排水单价 =30×1.03+27×0.90 =55.2



5


注:供水费:单价1.03元(每使用1立方米水需付1.03元) 排水费:单价0.90元(每排去1立方米水需付0.90元)

8. 溶液(P76)

(1) 特点(P76)——澄清、均匀、稳定。

(2) 溶液的组成(P76)——溶液是由溶质溶剂两部分组成

(3)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P79)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4) 液的颜色(P79)可以无色,可以有色 (5) P79水是良好的溶剂,但不能溶解一切物质 (6) 常用溶剂(P79)水、酒精、汽油等。【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9. 加快溶解速度的因素(P80)搅拌、加热、使颗粒变小 10. 液酸碱性(P83)【水溶液的酸碱性可用PH试纸来检测】

(1) a.检测溶液酸碱性可用(P83)pH试纸、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 b.石蕊的变色规律——酸性变红,碱性变蓝

酚酞的变色规律——遇碱性物质变紫红色,遇酸性物质变无色,遇中

性物质是不变色。【酸无碱红】

(2) 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84pH=7.0溶液为中性,

pH<7.0溶液为酸性, pH>7.0溶液为碱性。

(3) 酸雨的pH(P84)正常的雨水是微酸性的,科学家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pH<5.6 11. 净化的3种方法(P92~94)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馏法



6




六年级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第四章 空气与生命

1. 空气的主要成分(P5)——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P4~5)

(1)氧气能阻燃——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3. 氧气占空气的比例(P5~6)——20.95% (五分之一)



4. 大气压的概念(P7)——空气对地球上的物体都会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

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5. 空气(氧气)的作用(P11~15)

(1)呼吸——氧气能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应生命体活动(动植物都

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2)阻燃

6. 与动物不同的是,植物的各个部分都会进行呼吸(P14)

7. 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P15)A.燃料 B.氧气 C.一定的温度

8.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P17)

灭火的原理:降低温度、取走燃料、切断氧气供应

灭火的方法 灭火原理 用灭火器灭火 切断氧气的供应、降低温度 用水灭火 降低温度 用黄沙灭火 切断氧气的供应 移开易燃物品 取走燃料

烹饪时油锅着火,赶紧把锅盖盖上 切断氧气的供应

9. 空气的主要污染物(P21)——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

10.读懂一份空气质量报告,判断空气的质量,优、良、轻度污染等



7


(1) 空气污染指数API取决于: 首要污染物(污染最重) 分指数(P23 (2) P23

300 API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空气质量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污染 E.g.2009年某日某市空气质量报告如下: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72

判断该市当天的空气质量:

42

23



第五章 材料与生活

1. 材料的两大类型(P36)——传统材料、新材料

2. 单质的概念(P38)——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单质



3. 化合物的概念(P38)——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结合而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

4. 金属的存在形式(P38)——大部分金属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极少数金属是以单质形式天然存在的。



5. 金属冶炼的概念(P40)——从金属矿物中提取金属的过程称为金属冶炼。

6. 金属的两大类(P42)——黑色金属、有色金属



7. 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表示、密度的常用单位(P43)

(1) 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 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表示。 (3) 密度的常用单位是——g/cm³(/立方厘米)、㎏/m³(千克/立方米) 鉴别金属的方法——测金属密度

8. 一块不规则形状金属(铁)的密度实验计算: (1) 用量筒测量体积 (2) 用天平测量质量

(3) 计算密度:密度=质量/体积

E.g.:实验室测量一块不规则铜块的密度: (1) 铜块的质量可用天平测量 (2) 铜块的体积可用量筒测量

(3) 现测出铜块质量为178g,体积为20cm³,则它的密度是多少?



8


铜块的密度=178÷20=8.9g/cm³



8. P43,一块不规则形状金属(铁)的密度实验计算: 1)测量体积:量筒 2)测量质量:天平

3)计算密度:密度 = 质量/体积



9. 金属的三个特性(P46)——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合金的概念(P49)——合金是人们为了使金属材料具有更加良好性能而创造的新材料。它是一种金属和另一种或几种金属(非金属)融合在一起,冷却后,重新得到的一种新的固体物质。

10.陶与瓷的区别:(P52)



原料 陶土(成分复杂) 瓷土(成分单一)

800ºC~1 000 ºC 1 200 ºC~1 300 ºC 烧制温度

高(80% 吸水率 低(基本不吸水)

釉色 低温釉或无釉 高温釉 12. 乙烯和聚氯乙烯的识别方法(P56)

聚乙烯 手摸有蜡状滑腻感,质地轻软、柔韧,易弯曲,能浮于水

上。 外观特征

聚氯乙手感光滑、柔软、有弹性,放于水中会下沉,敲击时带闷

声。

聚乙烯 易燃,离火后继续燃烧,着火熔融滴落,有股石蜡气味。

燃烧法 聚氯乙不易燃烧,离火后熄灭,不易熔融滴落,有盐酸刺激味。



聚乙烯:可包装食品(浮) 聚氯乙烯:不可包装食品(沉) 13. 界上最早出现的塑料(P57)——赛璐珞 14. 料的特性(了解)“白色污染”(P58)

(1)特性(P55)——强度大、耐腐蚀、不导电、易成型、易加工。

(2)塑料具有不易受腐蚀和较牢固的特性,废弃在环境中难以分解而长期存在,造成环境污染。这种现象称为“白色污染”

第六章 电与磁

1. 家庭用电的来源、发电方式:



9


(1) 家庭用电的来源(P70)——发电站

(2) 发电方式(P70)——火力、水力、风力、核能等

2. 短路(P73——导线不通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造成短路。短路会

使电路产生高温,甚至着火。

闭合电路(P74)——电流的通路,电键闭合,有电流通过,能使小电珠发光,

此时的电路称为闭合电路。

断路——电键断开,小电珠不亮,此时的电路称为断路。

3. 简单电路:电路元件符号、电路图 (1)电池

4. 串联、并联(定义、电路图)(P76)

(1)串联电路——两个小电珠顺个顺次连接在电路里的电路称为串联电路。

(2)

(3)导线

(4)电键





(2)并联电路——两个小电珠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的电路称为并联电路。



5. (1)电流、电压的单位(P77)——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2)电流表、电压表符号及使用(P77)

A.电流表的符号:



电压表的符号:

B. 使用:使用时,都是正接线柱靠近电源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负极。 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



(3)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电路图)P78

A.电流表串联图 B. 电压表并联图

10




(4)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都是先看接线柱,判断量程后,再读数。 6.(1)电费计算:平段、谷段、读数、单价、总电费 Eg:小林家本月抄读分时电能表:

平段(单价0.61元) 谷段(单价0.30元) 001235 000789 上月末读数窗

001916 001003 本月末读数窗

(下划线数字为电能表读数窗末尾格)

则本月电费为多少?

本月电费=(本月平段读数-上月平段读数)×平段单价+(本月谷段读数-上月谷段读数)×谷段单价

=(191123)×0.61(10078)×0.30 =68×0.6122×0.30 =41.486.6

=48.08(元)

千瓦时符号:kW·h



(2)根据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估算用电器(单位:度)1=1千瓦时)(P81)——1度电相当于额定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连续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 用电器的电量=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用电时间 (3)电流的热效应(P84)——当电流通过电线时,会使导线变热,这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7.磁性、磁体、磁极(P88)

(1) 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2) 磁体P86——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 磁极P87——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N极、S

8.同名磁极相互推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P88)



9.地球是个大磁体(P89):地球磁体的N极,位于其地理南极附近

10.奥斯特实验证明(P92)——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奥斯特实验)



11


电流的热效应: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使导线变热 11.电信是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之一(P95)



12








初一年级第一学期复习提纲

1. 光合作用

(1) 公式(P7)



(2) 需光实验(P3) A.步骤:



取银边天竺葵ABAB暗处理【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原有淀粉】两昼夜) A见光,B不见光(对照实验)

各取一叶片,放入酒精(溶解叶绿素)中水浴加热 取出漂洗,呈浅黄色

放入培养皿,滴加碘液(检验淀粉) 观察2叶片颜色

B.现象:A叶:变蓝,B叶:不变蓝

C.结论a.光照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必写) b.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13


(3) 需二氧化碳实验(P6) 1 步骤:

A. 取天竺葵ABAB暗处理两昼夜)

B. 分别放入密封装置中,A中放入(对照)B中放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都光照一段时间。 C. 各取一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 D. 取出漂洗,呈浅黄色 E. 放入培养皿,滴加碘液 F. 观察2叶片颜色

2)现象:A叶:变蓝,B叶:不变蓝 3)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之一

(4) 需叶绿体实验(P4)

1)步骤: A. 取银边天竺葵

B. 暗处理两昼夜,再光照一段时间 C. 取一片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 D. 取出漂洗,呈浅黄色 E. 放入培养皿,滴加碘液 F. 观察2叶片颜色

2)现象:叶片中间部分变蓝,边缘部分不变蓝

3)结论:植物只有绿色部分才能进行光和作用制造淀粉(即: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场所)



(5) 收集和检验氧气实验(P6 1)步骤

A. 将金鱼藻放在装有较多水的烧杯内,往水中呼出二氧化碳

B. 小漏斗倒扣在金鱼藻外,并将小试管加满水后扣在漏斗上。漏斗柄插入试管内。

C. 等待一段时间,待气体收集较多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内检验气体 2)现象: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后复燃 3)结论: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14




(6) 小鼠实验(P8)

(7) 光合作用的意义(P7 A.制造氧气

B.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淀粉等有机物,就不会产生生命。

2. 显微镜 (1) 结构(P8)

A、目镜——借以进行观察的可换透镜 B、镜体

C、通光孔——使光线通过且观察物正对处 D、移动尺

E、切片夹(压片夹)——固定玻片

F、粗调节器(粗准焦螺旋)——粗略调节,使像清晰 G、细调节器——细微调节,使像清晰 H、电源开关 I、转换器

J、物镜——靠近观察物的可换透镜 K、载物台——摆放玻片的平台 L、聚光镜 M、光源 (2) 使用(P9) A.安放:桌面偏左

B.对光: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呈一直线 C.观察: a.切片中生物体对准通光孔

b.调节反光镜:光线弱——凹面镜;光线强——平面镜

c.载物台调至最高

d.低倍镜、粗调节器

e.高倍镜、(微调粗调节器)主要调细调节器



(3) 倍数计算——目镜10X,物镜40X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15


3. 成像、移动

A. 成像——显微镜所呈的物象是放大的、倒的反像——上下左右颠倒

B. 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4. 临时装片制作(P10P11)

净片→滴水→取材→展平(涂片) →盖片(→染色)

e.g:制作黑藻装片P10-11



5. 食物链

(1) 食物链(P13)——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称为食物链。 (2) 食物链的作用——传递能量。

e.g.:水稻、老鹰、青蛙、蛇、蝗虫(注意箭头方向) 水稻→ 蝗虫→ 青蛙→ 蛇→ 老鹰



6. 二歧分类(P19-P20

二歧分类是一种分类方法。它是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先后选择某一特征的是与非进行层层分类。 D. g:鲫鱼、鸽子、牛

7. 生物的多样性(P19)——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

8. 区分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不同点?(P25)

动物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其中无脊椎动物占95%以上,但脊椎动物是更高等的类群。

脊椎动物:背部有一根脊柱( ) 无脊椎动物:无脊柱(蝗虫 草履虫 蚯蚓)

9. 能的8种形式(P42)——光、声、势、动、电、化学、内、核【单位:焦耳,简称“焦”(J)

10. 的转化器(P46)——如发电机、家用电器、运输工具

电风扇把热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煤气灶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绿色植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



16


11. 化效率公式(P47)





12.能量守恒定律(P44)——能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

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能的总量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2. 传导、热辐射、对流

(1)热传导(P50)——热量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或通过接触从一

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成为热传导 热传导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

方式。就热传导的快慢来进行比较,某些物质(或材料)善于传热,称为热的良导体;某些物质(或材料)不善于传热,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2)热辐射(P54)——物体因自身有较高的温度而向外沿直线发射能量的过程叫

热辐射 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物体温度越高,热辐射越强。热辐射

是远距离传热的主要方式。太阳的能量就是以热辐射的形式传给地球。

(3)对流(P57)_——靠液体或者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液体或气体一般都是热的不良导体,但它们却可以通过对流很好地进行热传递。

*热可以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

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

13.

热水瓶的保温原理(P62)——若能有效地阻止三种热传递方式的顺利进行,

就达到了有效保温的目的。保温瓶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a. 软木塞:阻热传导 b. 双层真空玻璃:阻对流 c. 涂银内胆:阻热辐射 14. 源(P69





17


(2) 三个来源——太阳能、引力、原子(P70

15. 能源(P72)——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潮汐能

常规能源(P72)——也叫传统能源,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

如:水能、煤、石油、天然气



16.六大类营养(P84)——包括糖类(如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如钙、镁)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水。

17.五大类食物——a.谷类 b.蔬菜及水果 c.动物性食物 d.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e.油脂类食物

营养素的鉴定:

淀粉——遇碘变蓝

脂肪——溶于无水酒精,不溶于水 维生素C——使蓝色碘淀粉溶液褪色 16. 餐热量比(P91)——343 17. 生素缺乏时引起的病症(P90) 营养素种类

VA

VB1 VB2 VB12 Vc VD 18. 化系统

P94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P94)消化道的结构——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18

缺乏时会引起的病症

夜盲症、皮肤病、发育不良

脚气病

皮肤发炎或溃疡 贫血 坏血病

佝偻病(骨骼和牙齿生长不正常)、软骨病 佝偻病 佝偻病 贫血病

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


消化道功能——食物的通道

最长消化道——小肠。 最膨大消化道——胃 P94)消化腺的种类——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

消化腺的功能——能分泌消化液,其中含消化酶,促进食物分解消化。 最大消化腺——肝脏

P94为什么说: 小肠既是消化食物的场所.又是吸收营养的场所?

因为1.是消化的场所。小肠内有许多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彻底的消化(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2.是吸收营养的场所:小肠有57米长,有绒毛、微绒毛等结构对消化的营养彻底的吸收.进入血液.

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场所,排出不消化的食物残渣。 19. P95——消化了的食物,在小肠膜被吸收,进入血液

20. 齿P98——口腔内的细菌将残留在牙缝中的糖类分解形成酸,腐蚀牙釉质,形成小洞。

21.水平衡(P99)

(1)水平衡——人体对水的获得和排出维持相对平衡 a.摄入量

b.排出量——尿液(主要)、呼吸、排汗 (2)水分的作用——输送营养物质(血液),排出有毒有害物质(尿液等) (3)平衡包括——水平衡、饮食平衡、能量平衡

22.肾的功能——形成尿液

肾的结构(P100)—皮质、髓质、肾盂 排泄系统结构和功能: A 肾脏——形成尿液,排毒 B 输尿管——输送尿液 C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D 尿道——排出尿液



21. 尿液成分(P100)——水(96%、尿素和尿酸(2.5%、氯化钠(1.5%



19


22. 吸系统(P103)



23. 血液循环(P105输送4种物质——氧气、能量(有用);二氧化碳、废物(无用)

衡量心功能——每搏输出量 衡量肺功能——肺活量

24. 球内部圈层结构(P124)——地壳、地幔、地核 (P124)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椭球体) 25. 壤的形成(P127)——岩石风化

P129土壤的组成——无机盐、有机质、水、空气

26.海水的主要成分(P141)——(96.5%)、水 P142盐度——平均值3.5%

27.液体压强(P146)——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同

的。水的深度越深,温度越低)



28.海洋资源(P152-159)——海洋能源潮汐能、海浪能)海洋空间、海洋矿物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科技

29. 直方图画法(铅笔作图)(P29)

1. 纵坐标:人数 2. 横坐标:范围

e.g.:体重直方图 纵:人数 横:体重范围



20


身高直方图 纵:人数 横:身高范围

30.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P108)——要保证9小时

31.影响健康的因素(P109)

(1) 吸烟:肺炎、肺癌、肺气肿、冠心病、心率加快。 (2) 酗酒:酒精进入人体的过程:

酒精(进入)——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 酒精(排出)——呼吸系统

对人体的危害:最损伤肝(酒精肝)、伤害胃、 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大脑)

32.毒品的危害性——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应该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初一年级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1. 物质由粒子构成(P16P17)物质都是大量的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很小,在光学显微镜下根本观察不到。

2. 血液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P15)

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 红细胞——是血液的主要成分,含血红蛋白,它的主要功能是在血液中运载氧气和二氧化碳 ——【运输氧气、营养(无细胞核) (2)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但比红细胞少,它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

——【吞噬病菌(巨大细胞核)

(3) 血小板——当受伤出血时,它能释放凝血因子,起到止血作用。

——【凝血(形状不规则)

(4) 血浆——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运输营养物质】

3. 粒子的特征(固体、液体、气体)(P172021) 1)粒子在不停运动 2)粒子间有间隙



21


3)固、液、气都会发生扩散 4)构成物质的粒子很小



4. 举例说明粒子之间间隙(P23)

(1) 沙子和豆混合后,它们的体积减少了。(P231) (2) 水和酒精混合,液体的体积减少了。(P233) (3) 用沙中填水的方法测沙子体积



5. 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粒子的区别(P25)——粒子之间的距离:气体>液体>固体

6. 物质三态变化与吸热、放热的关系(P32)



汽化:液态—→气态 (吸热) 液化:气态—→液态 (放热) 凝固:液态—→固态 (放热) 熔化:固态—→液态 (吸热) 凝华:气态—→固态 (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

7. 叶表皮的结构和蒸腾作用的功能(P37P39) 1)表皮细胞:无色透明

2)保卫细胞:肾形,含叶绿体(光合作用)2个肾形保卫细胞组成一个气孔。

气孔的开闭可调节水分的蒸腾。气孔一般在早晨开放,夜间关闭;在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气孔开放;在植物体缺水时气孔关闭。 3)蒸腾作用功能:



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水和营养物质(溶解于水里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



22


运输。同时,植物蒸腾水分时被吸收掉大量热量,降低了叶面温度。

植物的蒸腾作用带走了一部分热量,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空气中的含水量。



8. 三态物质热膨胀现象,比较三态物质热膨胀程度(实验)(P41P42)

热膨胀是指物体在温度变化时所发生的胀缩现象。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质的热膨胀程度不同。

一般来说,物体都有温度升高时膨胀,温度降低时收缩的性质。 相同的体积、温度和温度变化条件下,热膨胀程度>> 9. 比较铜与铁热膨胀现象(实验)(P43):

同一状态下的不同物质,它们的热膨胀程度各不相同。 热膨胀程度——>> 10. P49通过湖水结冰现象理解反常膨胀(P49)

【水0 - 4℃,冷胀热缩。4℃的水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按照一般的规律,物体受热膨胀后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温度越高的水应该在越上面。所以结论应该是湖底先结冰。显然,这和水从湖面开始结冰的事实相矛盾。

水在4ºC以上时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在0ºC4ºC之间却是反常膨胀,遵循“冷胀热缩”的独特规律。所以,一定质量的水,在4ºC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11. 较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结构(P55)





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细胞核内含有重要的遗传物质。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壁。 动物细胞的结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植物细胞的结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壁





12. 、女人体中最大的生殖细胞和最小的生殖细胞(P57) 最大:卵细胞(女),最小:精子(男)



23


13. 别受精卵和受精现象,人在母体内发育经历的3个阶段(P58) 受精卵: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细胞。 该过程称为受精。

人在母体内发育经历3个阶段——受精卵、胚胎期、胎儿期。 受精过程(P58) 14. 滋病的缩写、全称、病毒名、破坏人体哪个系统、主要传播途径(P61) 1)缩写:AIDS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 2)病毒名:HIV是艾滋病病毒的缩写

3)破坏免疫系统——艾滋病病毒能生存于人体血液中,并攻击人类免疫系

4)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15. 二特征(男女)差异,男、女孩进入青春期年龄(P68-69)

进入青春期年龄,中国的女孩一般在1014岁,男孩在1217岁。

a.身高 b.体形 c.声音 d.腋毛 e.喉结(男) f.胡须(男) g.乳房(女) h.皮肤. 年龄段 8~10 没有明显变化 身高突增开始 11~12 身高突增开始,出现喉结 乳房开始发育,处于身高突增

高峰期

13~14 变声,处于身高突增高峰期,月经初潮,声音变细

生殖器官逐渐增大

15~16 首次遗精,出现胡须 脂肪积累增多,骨盆变大,臀

部变圆,月经周期规律

17~18 体毛开始接近成年人 身高基本停止增长 19岁以后 身材高大,肩宽,皮肤粗糙,体态苗条,皮肤细腻

身高基本停止增长

青春期发育的标志——男孩:首次遗精 女孩:月经初潮 16. 见的力的种类(P77、重力的特性(P80)

(1) 力的种类(P77~78)——如磁力、重力(万有引力) (2) 重力的特性(P80)——重力有方向性,始终垂直向下。 17. 簧测力计的使用、单位: A.使用(P82)



24


(1) 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使用前调零

(2) 使用时所测力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及其拉力方向在同一直线。 (3) 测力大小不超过量程。

B.单位(P80):牛顿,简称牛(N





18. 大、减少摩擦的方法(举例)

增大摩擦的方法(P93)——在产生摩擦的接触面间加入防滑剂,或改变产生

摩擦的接触面的材料,或想办法把滚动摩擦改为滑动摩擦

减少摩擦的方法(P91)——在产生摩擦的接触面间加入润滑剂,或改变产生

摩擦的接触面的材料,或想办法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小博士: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增大摩擦的现象:雪天车轮加铁链

减小摩擦的现象:旱冰鞋滚轮、风车转动零件加机油 19. 体沉浮的条件,改变沉浮的方法(P96~97) (1)物体沉浮的条件——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的浮或沉决定于它所受到

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A. F>G物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大小大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上



B. F物时,物体下沉; C. F=G物时,物体悬浮;

D. 当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时,若F=G物,物体漂浮;

(2)改变沉浮的方法——通过改变物体的浮力或者重力来实现上浮与下沉





20. 的作用效果、失重现象:



25


(1)力的作用效果(P104)——使物体形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力会使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或会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或会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因此,力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2)力的失重现象(P112)

A.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失重。视重重力【失重(突然下蹲)

B. 视重>实际重力:超重

C. 磅秤的读数等于0:完全失重状态 举例子:

1、电梯。觉得人往下掉,失重。觉得人被加速往上拖,超重 2、乘飞机。在起飞或者降落时候,常常出现超重或者失重 3、玩过山车、玩蹦极的时候,一般有失重 4、太空飞船中,飞行员失重 21. 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P106~107)

(1)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之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此,力一定是成对出现的;

(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 由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所以,它们能相互抵消 22. 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食物网的形成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1) 生态系统的组成(P130

A.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B.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组成。

C.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各种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各种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 食物链、食物网的形成与生态系统的关系(P13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多以由取

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食物网使生态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3. P134 环境为人类提供:物质与能量、生存条件 24. P139

23. 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P134) (1) 环境为人类提供各种物资和能量



26


(2) 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

24. 类发展对环境的影响(P138)人口过度增长、水资源短缺人口过多,将会对这个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5. 响环境的因素有哪些(P141)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主要):滥用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人口过度增长、城市无限膨胀 26. 然灾害的概念及类型(至少五项)(P151P152)

(1) 概念——自然灾害是指人类生存带来祸害的自然现象。

(2) 类型——主要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台风、风暴潮、海啸、冻害、雹灾、雷电、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崩塌、病虫害等 27. 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包括哪两方面(P139)——(1)控制人口数量;(2)提高人口素质 28. 述发生地震时的逃生方法(P153~154) 答案一、

(1) 在家中——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或站在房间中央,更不能躲在窗户边,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不要破窗而逃。应该飞速跑到承重墙墙角、卫生间等有支撑的房间,或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处。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到阳台、楼梯、或去乘电梯,更不能跳楼。 (2) 在学校或电影院等公共场所—— 一旦发生地震,首先要做到听从老师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能慌乱、拥挤。应就地蹲在桌子或其他支撑物下面,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尽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待地震过后,听从指挥,有组织地迅速撤离。

(3)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发生地震时,还应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以及高大、摆放不稳定的重物或易碎的货架。

(4) 在户外(如大街上)——发生地震时,应迅速离开各种高大危险物,特别是有玻璃 幕墙的建筑、天桥、立交桥,高烟囱等,避开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可以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

(5) 在山区——要飞速避开水边,如河边、湖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还应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如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不要在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如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向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在野外还应注意避开变压器、高压线,



27


以防触电。

答案二、

(1) 如果住在楼房,应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的位置,可选择厨房、浴室等开间小,有支撑力的空间,千万不要跑上阳台,不要跳楼,也不要使用电梯。 (2) 如果住在平房,来不及跑到户外时,可迅速躲在桌子、床等坚固的家具下面,如果来不及也可以紧挨墙根,同时注意用随手物件保护住头部。 (3) 如果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赶往没有电线杆和大树的空旷地区。 (4) 如在教室、车站、商店等公共场所,你应保持镇静,就地在桌椅、框架等牢固的物体旁躲藏,同时听从指挥,有序撤离,切忌混乱奔逃,以免造成人为的拥挤踏伤。 29. 述雷电时的逃生方法(P155) (1) 在室内

A. 关闭门窗;

B. 切断可以暂时不用的电器电源,拔下网线、电视信号线; C. 不可以打电话。 (2) 在室外

A. 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

B. 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 C. 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金属柄雨伞),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 D. 不可以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下躲雨。 E. 不可以在雷雨中游泳或在空旷野外骑车。 30. 持续发展对人类行为的要求(P129P156)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不超过环境承载力的范围,以及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的前提下,合理地节约使用和再生资源,保护生态和改变环境,以达到持续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目的。

(1) 尽量使用竹篮、布袋或反复使用塑料袋,减少对环境的“白色污染” (2) 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3)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4) 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用水 (5) 回收废电池

(6) 爱护古树名木,爱护绿化 (7) 不随地吐口香糖

(8) 拒食野生动物,拒用野生生物制品 (9) 在公共场合不高声喧哗,维护安宁环境



2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12a5f3f17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