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竹林七贤

时间:2022-04-20 12:07:3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竹林七贤与魏晋风度(刘强)刘强一种风流吾最爱 广西师大出版社2009 年版竹林七贤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年版

1927 7 23 日,鲁迅题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在这篇将近一万字的演讲稿中,鲁迅谈到了三个方面:一是魏晋文章及其特点,概括下来就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二是以“正始名士”何晏为祖师的服药之风;三是以“竹林名士”为代表的饮酒之风鲁迅的意思当是,魏晋文章及名士们扇起的服药与饮酒两大风气,便是“魏晋风度”最重要的表现及展示。此后,“魏晋风度”便成为一大文化关键词,以之为题做文章者代有其人,络绎不绝。

1940 年,宗白华的《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问世。在这篇屡被称引的论文中,宗氏开篇就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 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还有两个论断深具卓识:一是“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二是“中国美学竟是出发于‘人物品藻’之美学”,这两句话本身也可说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1981 年,李泽厚《美的历程》出版,书中第五章题为《魏晋风度》。在《人的主题》一节中,李泽厚提出了“人的觉醒”这一命题,认为正是“人的觉醒”才使“人的主题”提上日程,从而才形成了汉魏六朝这几百年的人性大解放和艺术大繁荣

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学者纷纷就“魏晋风度”著书立说,为丰富这一研究做出了贡献。以风俗为切入角度,“魏晋风度”分疏为以下十二个面向:1美容之风;2品鉴之风;3)服药之风;4)饮酒之风;5)清谈之风;6)任诞之风;7)隐逸之风;8艺术之风;9)嘲戏之风;10)清议之风;11)雅量之风;12)豪奢之风 “所谓魏晋风度,是指汉末魏晋时期形成的一种时代精神和人格理想, 具体说就是指受道家学说和玄学清谈思潮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追求自然(与名教相对)、自我(与外物相对)、自由(与约束相对)的时代风气,以及由此在上层贵族阶层中形成的, 一种超越性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性的人格气度”

《世说新语》下面就结合上述”三自追求”———追求自然、自我、自由———来谈谈“竹林七贤”之精神及其对魏晋风度之影响:其一容止顺自然 所谓容止顺自然,即与我所谓之“美容之风”相关联。众所周知,魏晋之季扇起了一股对男性美之极端欣赏与追捧的风气,其事多见于《世说新语·容止》门。此一门类共三十九则,真是触目皆琅珠玉,朗然照人。其中如“蒹葭倚玉”“傅粉何郎”“掷果潘安”“看杀卫玠”等典故早已脍炙人口,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就是,魏晋男性美是偏于阴柔和雕饰的, 甚至由于服药之风的影响,那些美男还略显病态,可说是阴柔美和病态美的结合。然而,《容止》门中所展现的男性美,远比乍一看所得之印象更丰富。除了阴柔美和雕饰美,事实上更有阳刚美与自然美。如“床头捉刀”的曹操、“腰带十围”的庾子嵩、“嵚崎历落可笑人”的周伯仁,皆属此类。而其中,最具风采的典型便是竹林七贤。《容止》第五则云:嵇康身长七尺八寸 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高大伟岸健康明亮嵇康的美便是一种阳刚之美。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形容嵇康的语词全是自然化的诗意的其传达出的是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审美观再看刘注引康别传康长七尺八寸伟容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 天质自然正尔在群形之中 便自知非常之器这里土木形骸不加饰厉龙章凤姿 质自然凸显的也是一种不加修饰顺其自然的自然美同是一种男性美嵇康之美便与性自喜动静粉帛不去手行步顾影容止第二则注引魏略的何晏等人判然有别无独有偶竹林七贤还有一位著名的丑男就是刘伶


其二思想尚自然所谓思想尚自然则与玄学清谈之风相关联正始时期玄风大炽何晏王弼揭起贵无论的大旗立论称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无也者开物成无往不成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王一边是注疏经典论语道德经周易的经学家边又是领导清谈的清谈家所谓清谈的祖师他们的玄学理路大致是以道解儒这当然与调和儒道的现实政治需要有关当时竹林名士们沐浴时风同为魏晋玄学清谈之风的重镇特别是嵇阮二人的思想贵无派的正始名士何晏王弼夏侯玄等大不相同其最鲜明的理论主张就是嵇康在释私论中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故竹林玄学被学界称为自然派如果说正始名士继承了老学致力于调和儒道即名教与自然紧张关系的话那么竹林名士则发扬了庄学越名任心回归自然他们都是庄子的隔代门徒而且他们真的做到了知行合一思想上这样主张实践上便这样贯彻这就走向了反礼教的一面也就是说在儒家标举的群己关系之中他们更加看重”———追求自我的实现和精神的张扬容止顺自然与思想尚自然一外一内表里互济共同营造了竹林七贤的人格基座 求自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此一种追求几乎是魏晋名士最本质的精神特质在饮酒与任诞之风中表现最为显著世说新语·任诞第一则云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如何求自我的呢 也可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方外求我也是他的自我宣言它与殷浩的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品藻三十五的宣言一样都奏出了魏晋名士张扬自我的最强音这里构成了不可调和的两极大有礼内无我礼外求我之意阮籍丧母是魏晋文化史上值得注意的一大事件,我曾写过《阮籍丧母考》一文,认为此一事件是阮籍由“至慎”一变而为“佯狂”的导火线。以前阮籍喝酒醉酒,是为了避祸,本质上还是清醒的,此时的阮籍却进入精神上的癫狂状态,因此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自暴自弃的态度继续向名教发起挑战。彼时的他已不再用语言,而只用行动来确立自我。礼法之士如何曾辈对阮籍恨之入骨,而素有“清通”之誉的裴楷却看出了其中的奥妙———“方外之人”这一指认,正是裴楷对阮籍的自我追求的一种观感。二是酒中求我。最佳代表是刘伶。刘伶在中国酒文化史上的地位自不待言, 其在中国人之精神史和心灵史上的地位尚须重新认识。在我看来,身材矮小、形貌丑陋的刘伶,却拥有一个无比强大、无比张扬的精神自我, 而这个精神自我的最佳触媒不是别的, 而是———酒。他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无不凭借杯中酒来展示和抒发, 而深具人类学价值和哲学深度,这一刻的刘伶,不仅是位特立独行的“行为艺术家”,更是一个经天纬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大哲人!诚所谓“醉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刘伶通过酒,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充分实现。还有阮咸, 把喝酒这件俗事变成了狂欢甚至是图腾,阮咸们似乎在表达,唯有在与自然万物的亲和中, 人类才能更好地认清自我,找回自我。三是情中求我。在魏晋,自然与名教的冲突,实质上也是“情”“礼”的冲突。而人们在“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之后,便再也不愿意放弃这“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禀赋。

自由是否可能?一是从隐逸中求自由这又与隐逸之风发生联系。古语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汉末以来,天下大乱,正是“邦无道”之时,加上道家学说日益盛行,佛教思想润物无声,以致避世隐逸蔚成风气。降及魏晋,隐逸之风更是大行其道,不过由于政治环境之改变”魏晋易代之际则是“隐居以避其祸”隐逸之风是中国人精神史和心灵史最值得关注的现象,士人们“避世避地避色避言”的目的,除了亲近自然,安放自我,同时也是为了追求自由。所以,以“不事王侯, 高尚其事”“天子不得臣, 诸侯不得友”相标榜的隐逸之风,其实也是有志之士捍卫个体尊严和独立的一种姿态。魏晋易代之际,追求自由的


隐居已经随着权力斗争的加剧而成了一种“奢侈”,所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就变成了“邦有道尚可隐,邦无道必须仕”。嵇康坚持不与司马氏政权合作,贯彻隐居之志,最后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果说隐居是一种以赛亚·伯林所谓”消极自由”的话,那么在极权暴政笼罩之下,这种消极自由已经成了“禁忌”二是从艺术中求自由魏晋虽是乱世,政争激烈,国无宁日,但思想和学术却相对宽松,所以这一时期,各种艺术样式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竹林七贤”中人多是当时杰出的艺术家。阮籍、嵇康除了是思想家,文学家,还是第一流的音乐家,他们都善弹古琴,都写过音乐论文,阮籍还擅长围棋和箫;嵇康还是杰出的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草书被誉为草书妙品, 唐代张彦远《书法会要》评嵇康为草书第二,而王羲之则屈居第八。嵇康的绘画造诣也很高,作品在唐代还有流传。阮咸不仅妙解音律,听力超群,而且善弹琵琶,三是从死亡中求自由在“竹林七贤”中,只有嵇康践履了这种追求自由的方式。由于出身背景、婚宦关系和个人气节等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仕和隐的选择问题,在“龙性难驯” 的嵇康身上尤为尖锐地表现为生与死的选择和对抗。“雅量”是魏晋人非常向往的一种理想人格, 也是最具人文内涵的一种生命境界。雅量可以理解为人的胸怀博大, 气量宽宏,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不以外在环境的变故,改变内在人格的稳定性。雅量常常成为人们评价名士雅俗、优劣、高下的重要依据,

嵇康一生热爱自然,追求自我,崇尚自由。作为“竹林七贤”的灵魂人物,他最能体现士人或者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立身处世,为人为文,光明磊落,彪炳千古嵇康的伟大人格完型于他的“广陵绝唱”“风骨”“风度”与“风流”这三个概念全来自汉末以来的人物品藻和人伦识鉴。大概言之,“风骨”指人的风力、骨气,表现在人格上有刚烈、清峻的特点;“风度”则指人的风神、气韵、器量、识度的高妙风流 则很难就字面去诠解 略有广狭二义广义包括前面的风骨和风度狭义则似可理解为不执着于某种既定价值率性任情具有审美性和超越性的人格状态,最具风骨的当推嵇嵇康实则继承了汉末清议名士陈蕃李膺以及后来的士林领袖孔融的铮铮铁骨他的死宣告了清议的终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18a3c6d5f0e7cd18525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