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失守到底是谁之过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街亭失守到底是谁之过? 蜀军将领马谡在第一次北伐战役到达最关键的时刻,失守了街亭,导致魏援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迫使蜀军主力全线撤退,无可奈何的放弃了已经快要获取的胜利果实。也因为如此,偏隅一方的蜀国永远的失去了夺取关陇战略要地的大好机会,诸葛亮兵伐中原,恢复汉室的理想宣告破碎。 那到底谁应该负起第一次北伐蜀军由胜转败的主要责任呢?诸葛亮?马谡?王平? 答案当然要从对蜀军第一次出征北伐的战役过程的分析得出。 蜀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统帅6万兵马,由汉中,经武都,进入魏陇右地区,围攻魏国布置在陇右地区的重要据点—祁山堡。由于都督关陇军队的魏大将曹真,受到蜀将赵云疑兵出褒斜道的迷惑,将关陇精锐调至秦岭郿城一线。因此,陇右诸郡得闻,蜀军主力突然兵临城下时,感到异常恐慌,未战,南安 天水 安定三郡望风而降。没有即时披靡的陇西 广魏二郡也已经处于摇摇欲坠的态势,艰辛的抵抗,等候中原援救部队到达。 魏略---张楚传:今东二郡已去,必将寇来,但可共坚守。若国家救到,寇必去,是为一郡守义,人人获爵宠也。若官救不到,蜀攻日急,尔乃取太守以降,未为晚也。”吏民遂城守。 而南安果将蜀兵,就攻陇西。楚闻贼到,乃遣长史马颙出门设陈,而自於城上晓谓蜀帅,言:“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弊耳。”使颙鸣鼓击之,蜀人乃去。后十馀日,诸军上陇,诸葛亮破走。 这么好的形势下,诸葛亮除了分兵安抚已经归顺的三郡,主攻兵力用于围天水 冀城,拔城之后,主力军向北开往陇山,准备阻击前来救援的魏中央机动兵团。 这个时候,魏大将张合5万马步骑兵风风火火开入陇山地带。 关于街亭的阻击战,我还是引用较为权威的实地考察专家,武侯春秋的说法比较妥当。 由于南方缺乏马匹,蜀军以步兵为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骑兵。 而魏国则有一支强大的骑兵。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的特点是机动性强,冲击力大。相比之下,步兵显得不堪一击。 那么,步兵应该如何对付强大的骑兵呢? 诸葛亮首先采用了一种令骑兵很恐惧的武器“弩”。 弩是在弓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比弓更加坚韧有力。野战中使用的弩需要一位武士用脚踩着才能将弩拉开。它的有效射程在两三百米左右。同时,它还配备了瞄准器,精确度很高。 弩的强大杀伤力和远距离的射程,使它成为步兵对付骑兵的有效武器。而大量的弩兵集中使用时,对于射杀骑兵尤其有效。当年汉武帝之所以能打败匈奴,除了有一支强大的骑兵之外,弩的大量使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诸葛亮没有足够的马匹以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因此,他组建了一支以步兵为主的多兵种合成部队。 在作战中,蜀军装备了一种战车,名叫“偏箱车”。这种战车两侧又可以拆卸的大型挡板,平时用于运输粮草辎重。一旦敌人骑兵前来攻击,他们就迅速将这些战车环绕在部队周围,形成密集的车阵。然后在车阵外围大量抛洒“扎马钉”。 扎马钉由金属制成,四个角,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只要落在地上,它总有一个角朝上。 部署完扎马钉后,蜀军的步兵手持长矛蹲在每两部战车的空隙处严密守卫,而弩兵则站在他们背后拉开弩等待敌人骑兵的到来。 当敌人骑兵距离蜀军二三百米、进入弩的射程范围时,弩兵就开始第一轮的密集射击。一般他们只向战马射击,因为战马目标大,精确度高。从第一波射击到敌人骑兵跑到跟前,弩兵可以进行三轮的射击。这样剩下来的敌人骑兵就不多了。 而车阵的作用就是,它可以挡住大部分敌人射来的弓箭。假如敌方剩余的骑兵冲到跟前,它还可以抵挡战马的冲击,保护车阵里的步兵。 诸葛亮派往街亭的就是这种部队,它由著名的马谡将军指挥。他正是因为丢失街亭而名扬天下。 著名的街亭在哪里呢?古往今来有七八种说法。但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在甘肃秦安县的陇城乡。这里群山连 绵,陇右通往关中的一条大道蜿蜒其中,街亭就是扼守在这条大道上的重要关隘。 今天的人们在俯瞰它四周地形的时候一定会非常奇怪,因为街亭所在的山谷平坦而宽阔,这样的地形一路上比比皆是,根本无险可守。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惊讶地发现,这里其实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 街亭建在一个台地之上,与城外有着一段自然形成的、高约七八米的落差,这一落差形成的断层几乎横亘在整个山谷之中。当年它两侧的山上林木繁茂,张和的五万骑兵和它所携带的粮草辎重只能从街亭所在的山谷通过。按照诸葛亮的安排,马谡只要将那一两万弓弩兵部署在高高的城墙上,就能有效地阻击张和的骑兵。所以,派一两万人防守街亭应该是足够了。 但是,马谡却自作主张。他把军队驻扎在附近的一座山上。这样一来,山上蜀军的弩兵就射击不到大道上魏国的骑兵,魏军既可绕开蜀军直接从大道上继续前进,也可以将蜀军包围起来,围而不攻,通过断绝蜀军取水之地而使他们不战自乱。马谡的做法等于放弃了蜀军的防御优势,后来果真断送了街亭。 马谡为何如此呢?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三国演义》中说,马谡认为,把部队驻扎在山上可以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如果敌人断绝他的水源,士兵们正好可以破釜沉舟,拼死杀敌。 这番解释固然体现了马谡的书呆子气。但是,马谡毕竟熟读兵书,他一定知道,驻守街亭肯定比驻扎在山上更具有防御上的优势。为何他非要舍弃街亭呢?我们可以作如下的推测: 首先,街亭古城由于水土流失和年久失修等原因,那条自然而成的城墙可能出现了多处的塌方、裂缝,或者被水流冲开了一些缺口,需要时间和动用大量的人力紧急修补,否则,敌人将很容易从这些地方突破蜀军的防御。 但是,很可能马谡的部队到达后不久,张和的骑兵就随即抵达。蜀军没有时间继续修补那些漏洞,只能够马上撤离,转移到附近的山上驻扎。因为山上可能会比较利于隐蔽和防守,马谡可能想在敌人途径此地时让蜀军突然从山上冲下去,一举将敌人击溃。至少也可以通过不断地袭击来拖住敌人,为诸葛亮赢得时间。 而张郃的骑兵马上将蜀军团团围住,并且趁机将蜀军的水道断绝。由于马谡是文官,战场经历太少,在被敌人精锐部队包围、且断绝水源的情况下,惊惶失措。主帅一乱,部队自然失去了控制,很快就被敌人击溃。 马谡为什么会舍水上山,弃城上山,武侯春秋的专家已经有了推测。那这个推测合理吗? 我认为是合理的。马谡这个人的确是熟读兵书,有自己的军事理念,对战场的地势 地形的分析和观察是较为精确的,他所缺少的主要是没有实战经验,而对手张郃又太强,他的压力很大,街亭没有象诸葛亮了解的那样非常适合打阻击战,适合蜀弩兵防守,这个时候,作为前军主帅的马谡就要面临首次大战应该做出的正确决策,怎么样充分利用周围地形打阻击,为诸葛亮后续部队的到达赢得时间。(当时蜀军分散,围攻各个尚未降伏的县城,诸葛亮需要时间收拢兵力) 马谡做出的自己一生之中最大的军事决策,从结果看,虽然是错误的,但是他有太多的选择机会吗?按武侯专家分析,即使按照诸葛亮的部署防御,蜀军依然未必可以成功阻挡魏军的进攻。 马谡失败了,但是他罪不至死,因为战场时机是瞬息万变的,当然不能时刻墨守成规,死板的按部就班去布置,马谡违反了诸葛亮预先的叮嘱,但是情有可原,他可以让人原谅。可悲的是,失败的他没有象赵云一样,敛众固守,徐徐而退,他居然不顾部队2万将士生命安危,带领少量卫士逃跑了,造成兵将不复相录,众尽星散的局面。之后,马谡还在外面躲藏起来,不向诸葛亮交待相关情况,没有主动领取罪责。完全不具备一个军人应有的品质。马谡的上述行为在任何一支军队中都是绝对不可饶恕的,更何况军法尤其严格的蜀军呢,因此,他确实该杀。 前面提到过,马谡该杀是因为他作为主帅,在部队危急的时候,临阵脱逃,给部队造成大量的损失,而不是因为,他在街亭防御战中的部署与诸葛亮预先设定的相背离。但是,大家注意到了没有,马谡被杀的罪名只是: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 ,大为郃所破。 根本没有丝毫涉及马谡逃跑的事情。整本《三国志》,也只是从向朗传里,侧面反映了这个情况(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这是什么缘故? 又问诸葛亮始出陇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人反应之,若亮速进,则三郡非中国之有也,而亮徐行不进; 既而官兵上陇,三郡复,亮无尺寸之功,失此机,何也?-----袁淮 袁淮这个人和陈寿一样,对诸葛亮都是很崇拜的,而且存在时期和陈寿差不多。因此他的记载是很有可信度的。 袁子曰:蜀兵轻锐,良将少,亮始出,未知中国强弱,是以疑而尝之;且大会者不求近功,所以不进也。曰:何以知其疑也?袁子曰:初出迟重,屯营重衤复,后转降未进兵欲战,亮勇而能斗,三郡反而不速应,此其疑徵也。 从武侯春秋专家分析,我们知道,马谡没有选择街亭城作为防御据点,有个原因是,没有时间修理破败的城墙漏洞,因为张郃5万大军已经逼近。 而马谡为什么没有时间修理战备,部署防御设施?袁淮解释得很清楚了,因为诸葛亮的谨慎,行军速度过慢,给了曹魏缓冲和援救的时间,所以,蜀军没有充分的准备各种措施。 看过饶胜文先生著作《布局天下》的朋友就会知道,关中和陇右阻隔着高峻险拔的陇山,期间有条很重要的通道,张郃援救部队必须要经过的,陇坻关口,东汉初槐嚣部将王元镇守此地,刘秀数次集中优势兵力仰攻都无法撼动分毫,可谓,险要之至,易守难攻。 可那是在街亭以东的,蜀军如果提前抢占,部署好防御,张合是没有机会突破这道防线的,只要坚守一月,陇右诸郡皆降,蜀军集中优势主力,在陇山线上击败魏援军,陇右地可为囊中之物。 那是很保险的做法,街亭虽然也利于防守,但是依旧发生马谡那样的意外,事态难料。当然,也不是说诸葛亮的选择是错误的,只是没有选择更好的而已。 但是,如果诸葛亮再快那么几天,战争的议程,又会发生改变,因为: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 马谡前军兵败的时候,诸葛亮的后续兵力也已经靠近街亭战场,只是慢了一拍罢了。 总的来说,街亭之败,原因是诸葛亮造成的,因为他的迟疑,使蜀军失去宝贵的布置时间。而因为曾经的保证: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他必须领受罪责但蜀国又不能失去他,因此,马谡……. 很多人认为街亭失手是马谡的刚愎自用,然而我认为诸葛亮的做法也未必过此. 街亭之战前,诸葛亮曾叮嘱马谡,让其依山设起栅栏,然马谡没有这么做,以至兵败.那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诸葛亮的做法是不是行得通呢? 首先,马谡和王平刚到街亭不久,就闻魏军将至,说明魏军已离此不远了,他们哪里还来得及设栅栏?此其一. 再者,以前曹操攻打马超时,曹操曾让曹仁夹渭水设栅栏以抗马超,结果栅栏全被马超冲破,形同虚设.姜维四伐中原,也曾在武当山下以连接粮车做为栅栏抵御魏军,被邓艾一把火烧得一干二净.曹仁姜维尚且如此,何况马谡?此其二. 还有一点,当时魏国军队不下20万,且武有张郃,智有司马懿等多名将帅,而马谡只有5万人马,将帅只有他和王平,诸葛亮竟然放心得下? 所以我认为,当时诸葛亮的想法只不过是纸上谈兵,不实际.而马谡则很有可能在战场上已经看到了当道设栅栏的弊端,临时改变了战略,结果寡不敌众,这也是人之常情.诸葛亮却把他绳之以法,实不公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cadcb8cb9d528ea81c779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