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双彩虹的形成原因 双彩虹的形成原因 由地理网资料整理 双彩虹的形成:很多时候,两个彩虹同时出现,在普通彩虹外有同心但较暗的二次光(也称为霓虹)。第二道彩虹是阳光在水滴中反射两次。当阳光穿过水滴时,它会被折射、反射然后折射。光在水滴中反射一次?,它形成了我们共同的彩虹(主彩虹)。如果光线在水滴中反射两次,就会产生第二道彩虹(霓虹)。霓虹灯的颜色顺序与主霓虹灯的颜色顺序相反。由于每次反射都会损失一些光能,霓虹灯的亮度也很弱。两次反射最强的反射角出现在50°到53°之间,因此辅助彩虹位于主彩虹之外。因为有两个反射,所以辅助彩虹的颜色顺序与主彩虹相反,外部为蓝色,内部为红色。实际上,辅助彩虹必须跟随主彩虹,但由于其光强度低,有时肉眼看不见。苏格兰上空的双彩虹1307年,欧洲提出彩虹是由水滴对阳光的折射和反射引起的。笛卡尔在1637年发现,水滴的大小并不影响光的折射。 原因一:光的波长决定光的弯曲程度 事实上,如果条件合适,你可以看到整个彩虹圈。彩虹的形成是阳光射入空气中的水滴被折射→ 反射→ 折射然后射入我们的眼睛。经过上述过程,不同颜色的太阳光束形成彩虹。梁和原始梁之间的偏转角度约为180-42=138度。换句话说,如果太阳与地面平齐,观看彩虹的仰角约为42度。 想象你看着东边的彩虹,太阳在从背后的西边落下。白色的阳光(彩虹中所有颜色的组合)穿越了大气,向东通过了你的头顶,碰到了从暴风雨落下的水滴。当一道光束碰到了水滴,会有两种可能:一是光可能直接穿透过去,或者更有趣的是,它可能碰到水滴的前缘,在进入时水滴内部产生弯曲,接着从水滴后端反射回来,再从水滴前端离开,往我们这里折射出来。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光。 通过水滴的光的弯曲度取决于端视光的波长(即颜色)——红光的弯曲度最大,其次是橙光和黄光,以此类推,紫光的弯曲度最小。 每种颜色各有特定的弯曲角度,阳光中的红色光,折射的角度是42度,蓝色光的折射角度只有40度,所以每种颜色在天空中出现的位置都不同。 如果你用一条假想的线把你的后脑勺连接到太阳上,与这条线成42度角的地方就是红色所在的地方。这些不同的位置勾勒出一条弧线。因为蓝色和假想线之间的角度只有40度,所以彩虹上的蓝色弧线总是在红色的下方。 彩虹之所以为弧型这当然与其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样这也与地球的形状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地球表面为一曲面而且还被厚厚的大气所覆盖,在雨后空气中的水含量比平时高,当阳光照射入空气中的小水滴形成了折射,同时由于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为一弧面从而导致了阳光在表面折射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弧形彩虹! 原因二:它与地球的形状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地球表面是一个曲面并且被厚厚的大气所覆盖,雨后空气中的水含量比平时高,当阳光照射入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就形成了折射。同时由于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为一弧面从而导致了阳光在表面折射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弧形彩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0cde9019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