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时间:2022-12-16 18:18: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语文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知识点

及练习题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赏析: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两个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练习题)

一、我知道。(选出正确答案,只填序号) 1.农历九月九日是()节。

A.端午 B.清明 C.重阳 D.中秋 2.山东是指()

A.山东省 B.华山以东 C.山的东面 3.异乡是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263c82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