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寓言故事 囫囵吞枣寓言故事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囫囵吞枣寓言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成语典故: 相传,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一天课余时间,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梨子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个医生。他看到学生们都 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枣,就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嗓子,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嗓子。”听了这位客人的话,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不能伤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嗓子了。”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 白话文: 一个自以为很聪明的人,来到集市上。 一个卖梨的老大爷说:“吃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于是自已为很聪明的人,就拿出口袋一个一个地往里装。老大爷忙拦着说:“吃梨好是好,不过,吃多了的话是会伤脾的。”聪明人点了点头说:“噢,明白了。”于是,他拿起一个梨,咬一口,嚼一嚼,然后把渣子吐出来:“吃梨的时候,我只是用牙去嚼,却不咽下去,它就伤不着脾了。” 一个卖枣的大哥说:“来来来,又香又甜的大红枣。”聪明人走到枣摊前,卖枣的大哥说:“吃枣呢,正好与吃梨相反,吃枣可以健脾,但吃多了却对牙齿有害。”于是,聪明人拿起枣一个一个直接吞下肚:“吃枣的'时候,我就不嚼,一口吞下去,这样不就不会伤着牙齿了吗?” 这个年轻人自作聪明,如果按他说的办法囫囵吞枣的话,那枣子整个地连核也吞下去了,难以消化,哪还谈得上什么健脾呢?我们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如果对所接受的知识不加以分析、消化、理解,只是一味生吞活剥,那是得不到什么收益的。 囫囵吞枣意思 囫囵吞枣,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我们可以这样造句:学问二字,学是学,问是问。要多问,不能囫囵吞枣。 【释义】: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拓展:囫囵吞枣造句 1、在填鸭式的说教下,学生们囫囵吞枣地学习,根本得不到有用的知识。 2、我们做事情要认认真真,不能万事都囫囵吞枣。 3、囫囵吞枣的也没太明白,过几天再看一遍 4、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我需要的东西。 5、学习切忌囫囵吞枣,应当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6、不懂的问题必须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7、没错,千百万囫囵吞枣般读过他的某一部小说的读者都会如饥似渴地径直回到书店去购买他写的书,这是能够理解的。 8、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我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9、读书要有收获,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10、读书要思考,不能囫囵吞枣。 11、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12、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要仔细琢磨,深刻领会,千万不能囫囵吞枣只学皮毛。 13、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是走马观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2a55f453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