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摘抄笔记

时间:2022-07-09 03:21: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摘抄笔记

当家长想给孩子辅导功课时,你不如让孩子给你“辅导”一次功课。让孩子“掌权”,成为活动的主角和主动者。

在启蒙教育上,智力启蒙最重要手段就是阅读,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儿童的聪慧以几何级数递增。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自参与,阅读实质上就构成了儿童对生活的参与性,构成他们经历上的丰富性。从小的阅读差别才是重要的“输赢”差别,从没有获得阅读熏陶的孩子,是真正从起点上就落后了一步。

应该让儿童感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其它任何目的。恰是这种“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才能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 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

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 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

尽量不让孩子读“缩写本”或“缩印本”,一定到正规书店买书。

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在看电视的规定上,不规定时间,只规定看哪几个节目较好,这样比较好控制。 在读什么的问题上既要给孩子一些引导,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一个心中目的就是尽量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先考虑有趣,再考虑有用。 重点读长篇小说。

写作文时,在动笔之前一定要问自己:就这个题目或这方面内容,我是如何理解的,我最想说什么,我有和别人有不一样的想法吗,我最真实的想法到底是什么? 当一个人干一件事情时,如果没有“大技”而只有“小技”,他是既干不好又干不出兴趣的。

教育的重点是世界观和爱情观教育

孩子的品行习惯是如此依赖于家长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 鼓励孩子有独立见解,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人云亦云,这与一直培养她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是一致的,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要真诚地、尽量有高度地看待一个问题,而不是仅仅顺从于他人的思想或某种习俗。这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她的批判意识。

厌恶感会把所有的记忆通道都堵死。

家长所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个好人。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

“不管”是最好的“管”

可能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对孩子管得特别细特别严的家长,大都是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很用心的人,成功动机在他们的生命中始终比较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往往做得很好,在工作或事业上属于那种放哪儿都会干好,都会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同样,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们成功心更切,也很自信,把对自己的管理,都拿来套用到孩子的身上。可是,他们基本上都失望了。

我说,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儿童不是一块石头,成人刻刀所到之处留下的,并不完全是雕刻者单方面的想法。假如一定要把父母比喻为一个雕刻师,教育这种


雕刻所留下的痕迹则是雕刻与被雕刻双方互动形成的。作为雕刻者的父母如果看不到这种互动性,漠视儿童的感觉,以为在受教育方面,儿童就是块没有弹性的石头,刻什么样长什么样,那么一块璞玉在他手中也会变成一块顽石,或一堆碎料——看不到这种互动性,就谈不上尊重儿童。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 很多家长的行为里教育要素很少,更多地是“指令”和“监视”。指令和监视教育吗?不是!教育如果这么简单,每个家长都可称心如愿,世界上就不会再有很铁不成钢的悲叹了。 儿童教育是件最艺术不重辛苦的事。只有那些注重教育艺术的人才会把孩子教育好。瞎用功,乱用力,只会把事情越做越坏——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调皮的孩子会每况愈下。

很多老师(家长)在孩子面前其实一直扮演一个权威的角色,因为只有权威才有资格对别人进行不间断的指令和监视。而就人的天性来说,没有人喜欢自己眼前整天矗立一个权威。所有对权威的服从都伴随着压抑和不快,都会形成内心的冲突——孩子当然不会对这个问题有这么清楚的认识,他只有经常感到不舒服,得做什么事都不自由,常不能令人满意,这让他感觉很烦。于是他慢慢变得不听话,没有自控力,不自信,笨拙而苦闷。所以,老师(家长)一定要对“过犹不及”这回事有所警觉,不要在孩子面前充当权威(尽管是以温和的爱的形式出现)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会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他的坏习惯正是束缚他的、让他痛苦的桎梏。不是他心里不想摆脱,是他没有能力摆脱。我们成人不也经常有这种感觉吗?所以,我们可以把上面的

想法总结为一句话:“不管”是最好的“管”

在很多家长看来。让他们“不管”孩子,就如同让他们放弃孩子的抚养权一样刺耳和反感。事实是他们根本没有理解我这里所说的“不管”——它不是削弱家长的责任,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需要家长内心树立起的一种尊重孩子的思维方式。 管住自己嘴

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不说”是件比“说”更难做到的事。孩子的行为每天都在对你的心里形成挑战,这实在需要家长用足够的理智和耐心去消解这件事。 儿童是一个完美地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就如一颗种子里藏着根茎、叶片、花朵,在合适的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一样。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的管,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无论家长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

做“听话”的父母

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他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这样的人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潜意识中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但在孩子眼中,他们只不过是些“不听话”的家长。

儿童的意识发育和语言表述能力常常不同步,很多东西想到了,但说不出来,者是说出来的和他们的本意有很大的距离。他们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是听话或不听话,顺从或反抗,欢笑或哭泣。大人不要简单地认为前者好,后者不好,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让孩子“听话”一定要从他们的各种表达中,听出孩子的心声。还需要想办法引导他们用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70bc057a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