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节日来由

时间:2022-05-21 17:42: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元节:节日来由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中

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也有在七月十四日过,节日这天,人 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以下是为您整 理的中元节:节日来由

,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实用资料栏目查看。

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俗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 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 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 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 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 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 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 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 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日 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 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

1




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 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佛教则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 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别称,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以及十 月十五日各为三官大帝的诞辰。根据五杂俎的记载:

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道经以正月十 ”正月十五日

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用 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 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 则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道教《太上三官经》云:

“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 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 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成为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民间 则称农历七月为“鬼月”。

[2]

佛教传入后,佛教徒根据印度一种佛教仪式追荐祖先,佛教也 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 也就是“盂兰盆会”。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 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 要诵经,布施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 因而中元节和盂兰盆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2




[3]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中说“七月 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 脱。”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 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 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 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

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 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 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过着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于是用他的神力化 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 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 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 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在这 一天,盆罗百味,供奉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 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 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e605cc65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