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时间:2023-01-18 15:24: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节 什么是偏差行为



(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和偏差行为) 一、偏差行为的概念

每个社会都存在一套对其社会成员行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以调节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指导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这就是社会规范。人们通过社会规范可以知道在一定的社会情境里应该如何行事。例如在商店里如果想获得某件商品就应该按商品的标价支付货币;又如在学校的课堂上听课应该保持安静;等等。通过社会规范,人们也可以预先判断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别人可能会如何行事。如果人们都愿意接受并遵守这些社会规范,那么社会就能建立起稳定的秩序。 但是,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并不总是依照社会规范来行事。所谓偏差行为,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等。 那么,具体有哪些行为属于偏差行为呢?这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差行为的具体界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偏差行为的相对性源于社会规范本身的相对性。社会规范是相对于特定的社会、特定的历史时期而言的;在不同的社会、同一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规范都是不同的,人们对偏差行为的认识因此也是不同的。以吃狗肉为例,在许多欧洲国家这被视为不会常规的甚至是残忍的举动,而在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却属于十分正常的饮食文化,无人会加以指责和干涉。又如在我国,清朝时男子留辫是法律规定的正常行为,不留辫会被砍头,而清朝灭亡后,男子不留辫才是正常的,留辫则被视为反常的偏差行为。另外,即使同一社会在同一时期也并不总是存在一套人们普遍公认的社会规范,人们对社会规范的具体认识常常是不一致的,对某个行为算不算偏差、算不算越轨,意见往往也是不统一的。有的社会规范以成文的形式出现,比较明确,如法律规章等,歧义相对较少;有的社会规范以不成文的形式出现,比较含糊和不确定,如道德、风俗、习惯等,歧义相对就多。吸食海洛因在今天绝大多数人眼里肯定是一种偏差行为,但涉及酗酒是不是偏差行为的问题,就可能会产生较多的争议。

二、偏差行为的类型

偏差行为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这里主要介绍两种:按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分类和按偏离的行为准则来分类。

(一)按照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可分为四大类型:偏差行动、偏差习惯、偏差心理和偏差文化

1.偏差行动是指以具体的行动或动作显示出来的偏差行为。例如偷盗、抢劫、强奸、杀人、自杀等都属于偏差行动。

2.偏差习惯是指个人行为嗜好因不被社会所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兴趣习惯。例如打麻将是许多中国人的消遣嗜好,但如果因之赌博且好赌成性,就不会被社会认可,而成为偏差习惯,社会将会对具有偏差习惯的个人施以惩罚,要求其戒除和改正。 3偏差心理是指因为心理或精神的原因导致无法进行常规的社会交往或社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具有偏差心理的个人不是按照社会既有的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行事,行为常常违反常规、出人意料以至于让一般人感到古怪和无法理解。


4.偏差文化是指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偏差文化并不意味着落后和野蛮,而只是相对于社会的主流或主导文化来说,由文化差异造成的。偏差文化可以是外来文化、也可以是社会中存在的亚文化。 (二)按行为所偏离的社会行为准则的标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违法行为、违章行为、违规行为 1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条文的行为,包括犯罪和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前者是指对社会具有较大危害性,且按照法律条文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如贪污、盗窃等。后者是指虽已触犯法律,但情节尚轻微,并未构成犯罪的行为,也包括已经触犯法律,从犯罪的客观条件看也已经构成犯罪,但犯罪主体是未成年人,没有责任能力,所以不能给予刑罚处理的行为。 2违章行为是指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例的行为。这类行为虽不如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强度大,但体现在许多法律不能管到的方面,此对实际的社会生活影响也很大。比如交通违章、公共场所违例,学校考试作弊等等。这些违章行为一般根据情节,可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和批评教育

3违规行为泛指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行为。这些行为既不违法又不违章,但却偏离了常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事规则,是对社会公认的现实文化的违背和反抗。违规行为包括不适应行为、不从众行为、不道德行为等。 三、偏差行为的功能

偏差行为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如果各种偏差行为大量出现,无疑会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妨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偏差行为的负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如果从社会学角度看,偏差行为并非仅仅对社会起消极的作用,偏差行为也有其正功能,即对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应该同时从正面和负面来把握偏差行为的社会功能。 (一)偏差行为的负功能 1.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社会规范的存在和社会成员对社会规范的普遍接受和遵守使正常的社会秩序得以保证。而偏差行为对社会规范的偏离和违反会使既有的社会生活秩序受到破坏。比如在一个家庭中,任何一个家庭成员如果不履行自己对家庭的义务,就会使正常的家庭生活被破坏,甚至造成家庭的解体。 2.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许多偏差行为对行为者本人有危害,比如吸毒、酗酒会损害行为者的健康,超速驾车会危及驾车者的安全。更多的偏差行为则对涉及的相关他人有害,比如盗窃、抢劫、杀人等。还有的偏差行为则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假设一个社区经常发生盗窃和抢劫,不仅当事人会受到伤害,整个社区的居民都将失去起码的安全感;再比如经营者偷税漏税,国家和社会将蒙受经济损失;等等。

3.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许多社会规范的形成和确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阻止个人为谋求自身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如果某些社会成员的偏差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减弱其他社会成员遵从既有社会规范的意愿,甚至可能泛滥开来,严重危及社会稳定。比如偷税漏税,如果国家不能有效地监督社会成员的纳税行为,疏而不漏地制裁各种偷税漏税行为,那么不仅会损害那些会法纳税者的利益,而且事实上鼓励了人们偷税漏税的投机心理。

4.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社会规范不仅告诉社会成员如何行事,同时也使人们对他人的行事方式有所期待和预判。这种相互的行为期待构成了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基础。学生相信教师会认真备课,传授正确的知识;儿童相信大人不会攻击伤害他们;老年人相信子女会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民众相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30c41d033d4b14e8524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