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社会学概论—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时间:2022-04-08 15:29: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与偏差行为



第一节 什么是偏差行为

1. 偏差行为: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

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差异行为等。

2. 社会规范:每个社会都存在一套对其社会成员行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以调节人们之间

的社会关系,指导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3. 偏差行为的类型

(1)按照表现方式分为

①偏差行动:以具体的行动或动作显示出来的偏差行为。如偷抢/强奸/杀人/自杀。 ②偏差习惯:个人行为嗜好因不被社会所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如打麻将。

③偏差心理:因为心理或精神的原因导致无法进行常规的社会交往或社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

④偏差文化: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变现出来的偏差行为。 (2)按行为所偏离的社会行为准则的标准分为:违法行为、违章行为、违规行为。 ①违法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条文的行为,包括犯罪和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

②违章行为: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例。如交通违章,考试作弊。 ③违规行为:指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行为。如不适应行为,不从众、不道德行为。

4. 偏差行为的功能

负功能:①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②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③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

④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正功能:①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社会规范 ②有助于加强社会团结 ③有助于社会预警

④有助于促进社会变迁。

第二节 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

1. 生物学解释(隆布罗梭和谢尔顿):是从个人的生物性和生理性特征来解释偏差行为发生的

原因,尤其强调遗传因素的作用。

根本缺陷:在于它无法区分产生偏差行为的生理因素影响和社会文化影响的界限,也无法指出生理特征和偏差行为之间的实际联系,查理斯戈林发现。

2. 理学解释(费洛伊德):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之

所以出现偏差行为是因为个人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偏差者没有能力去学习和遵守有关的社会规范。心理学主要从个人层面出发解释偏差行为,有助于我们了解个人产生偏差行为的心理过程,特别是特定的偏差行为的个体发生机制。

3. 社会学解释:更强调社会结构性因素对偏差行为的影响。

(1)失范理论:(涂尔干,默顿)认为是社会失范导致了个人的偏差行为。 (2)文化传递理论:也称为亚文化理论,认为偏差行为者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是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中习得的,他们不是偏离了社会规范,而是遵循着所在团体的社会规范,他们的行为之所以被视为偏差行为,只是因为他们所在团体的规范和主流的社会规范不一致甚至是矛盾的。

(3)标签理论:认为一种行为之所以被视为偏差行为是因社会的权力集团给这种行为贴上了偏差的标签、偏差行为只是一种社会定义为偏差的行为。



第三节 社会控制

1. 社会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

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则主要指对偏差行为给予惩处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2. 社会控制的内容:包括对社会行为的控制、对社会关系的控制、对社会价值的控制。 3. 社会控制的特点:普遍性/规范性/多重性。 4. 社会控制的必要性:

①社会生活中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目标不一致上; ②稳定各种社会关系上;③制止社会生活中各种失控现象方面。 5. 社会控制的类型

(1)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

宏观控制:指社会利用政权、法律、政策、条令等手段对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加以控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控制。对稳定社会、促进社会进步意义重大。 微观控制:相对于宏观控制而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具体领域所实现的控制,这些领域涉及人们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 (2)制度化控制和非制度化控制

制度化控制:指按照一整套条文规定,由某种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包括法律控制、宗教控制、规章制度控制等。

非制度化控制:指社会控制的形式并不以明文规定的条文来实现,而是通过社会成员日常互动所形成的共识来实现。包括习俗控制,道德控制,社会舆论控制。 (3)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

外在控制:利用外部社会力量促使社会成员遵从社会规范。包括法律控制,规章制度,习俗,道德控制。

内在控制: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 (4)积极性控制和消极性控制

积极性控制:利用奖赏性手段来鼓励社会成员按照社会规范行事,这些手段包括物质性奖励和精神性奖励。

消极性控制:利用惩罚性手段来限制社会成员不要做一些行为。 6. 社会控制的方式:

①法律控制:由国家强制力推行的,对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社会控制方式,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社会规范,是所有社会规范中最有权威的一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以国家权力为依托,给予强制执行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

②道德控制: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套辨别是非、辨别善恶、辨别正义与非正义的价值标准。

③习俗控制: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

④宗教控制: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控制方式,能够对其教徒产生很强的约束力。

7. 社会控制的度:社会控制应避免社会过控和失控,合理适度的社会控制将有助于社会稳定繁

荣,也有助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发挥。

社会过控:过分强调了社会控制的一面,忽视了社会成员的个性表达及自由要求的一面。 社会失控:指社会控制相对削弱,社会成员的自由散漫性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0f853586edb6f1afe001f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