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在社会学教学与研究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 华中师范大学在社会学教学与研究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华师前身之一的华中大学于20世纪30年代就在文学院开设社会学课程,留学美国并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的范定九教授和获得硕士学位的陈叔元先生就是当时华中大学的社会学专职教师。1946年,华中大学文学院设立历史社会学系。1981年,华中师范学院恢复社会学教学,1988年建立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室,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社会学本科专业,1998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1月成立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社会学学科现有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设有社会学理论、应用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方法三个教研室,下设社会学研究中心、社会福利研究中心、社会思想史研究中心和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 2008年建院以来,经过进一步凝练方向,我院确立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1)城市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本研究方向以湖北省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为依托,关注“城市问题”,从城市现代性角度入手,既注意历时态的梳理,也注意共时态的比较,对城市社区建设、社区福利和农民工权益保障等问题等进行学理层面的研究;坚持“应用研究、研究应用”的方针,采用参与式的方法,广泛开展“实证调查、社会实验、咨询实用”活动,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积极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决策服务。(2)社会风险与社会管理研究。本研究方向以我院承担的多项国家级项目为支撑,从风险社会理论出发,聚焦于转型期社会风险与社会管理的研究,将西方社会风险预警与危机管理的理论与本土社会的经验相结合;在研究中突出问题导向,运用社会学理论对社会转型中我国面临的社会阶层矛盾、劳资冲突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预警及其危机管理展开系统研究,其成果一方面可以丰富中国社会风险理论,同时也为社会进行必要的风险干预与危机管理提供了较高价值的理论支持与现实依据。(3)人口与社会政策研究。本研究方向依赖挂靠我院的华中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的力量,侧重从社会学视角开展与人口有关的社会政策研究,探讨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社会政策建设;注重对社会转型期我国人口与社会政策实际状况的实证研究,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充分发挥理论优势为实践服务,积极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决策服务。(4)农村社会发展研究。本研究方向借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的力量,注重实证调查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综合运用区域研究与比较研究,政策型研究与学理型研究的研究策略进行跨学科的研究;确立几个前沿性的研究主题,发掘原创性的理论模式;通过合作研究,形成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研究核心的、梯队结构合理的、在全国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得力的农村社会发展研究的学术队伍,发表一批高质量的、有学术影响力的学术论文。(5)民俗与 乡土文化研究,1987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民间文学硕士点(1997年全国统一调整为民俗学硕士点)。2003年被批准建立中国民间文学博士点。多年以来,在中国民俗学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培养研究生30余人,成为我国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并于2007年被教育部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单位”称号,成为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者。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从2002年至2004年对80个一级学科开展了第一轮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我院社会学专业在全国众多社会学院校中排名第九。 目前,我校社会学一级学科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尤其是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和民俗学的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风险社会研究在全省处以领先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4c68f3075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