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技术展现传统农耕文化之美 作者:荆大伟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2018年第1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耕耘畜养延续了上万年,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农耕文化,不仅赋予了中华文化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文化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力弘扬和宣传农耕文化,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文物的灵魂,深度发掘文物文化价值并创新展示传播方式,让更多的受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目的。这不仅要求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还要注重提升“用户体验”,让博物馆变得“有趣起来”,而数字展厅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方式之一。数字展厅也称数字化展厅或多媒体数字化展厅,是指以多媒体和数字化手段作为展示技术,结合数字创意宣传内容,实现人机交互的博物馆展厅形式。由于融入了多媒体技术,数字展厅极具内涵和吸引力,通过对视频、声音、动画等技术的组合应用,深度挖掘展陈文物所蕴含的背景、意义,能够带给观众高科技的视觉震撼。与传统陈列相比,数字展厅具有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提升参观者自由度、参与感和互动性的特点,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展览信息。虚拟化的数字展厅展品数量也大大增加,并且可以随时设计和扩展,在避免藏品实物损耗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藏品利用率,因此是对博物馆传统展陈的有效补充。 作为我国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是展示我国悠久农业历史文化和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平台,肩负着传承和宣传农耕文化的重任。近年来,中国农业博物馆结合自身特点,立足特色馆藏文物,强化数字展厅建设,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丰富馆藏文物历史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在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华农业文明”“中国传统农具”“彩陶中的远古农业”“中国土壤标本”和“青少年科普”五个基本陈列,均已实现初级形式的数字展厅制作,通过三维全景的方式实现网上展出,观众能够网上浏览展厅的全景。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以来,中国农业博物馆每年都会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推出一个专题数字展厅展示馆藏精品,分别为2013年的“记忆乡村——农民画精品展”、2014年的“难忘记忆——农业宣传画精品展”、2015年的“难忘乡愁——传统农具展”、2016年的“土与火的文明——彩陶文物展”、2017年的“高密扑灰年画”。这五个数字展厅在深入研究馆藏特点的基础上确定选题和藏品范围,展示的藏品既充足又特色鲜明,在内容上既自成系列又相互支撑,分别从乡村、乡忆、乡愁、乡土、乡情五个维度反映了农民审美情趣、农业历史发展、农村生产记忆,使观众能直观感受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在保证选题内容丰富厚重的同时,中国农业博物馆强化技术支撑,结合藏品艺术特点不断丰富数字展厅多媒体表现形式,同时针对手机已经成为网民上网主要设备这一实际,推出数字展厅手机版,突出浏览操作的方便快捷和运行稳定,使观众随时随地都能领略中华传统农耕文化之美。 传统不意味着落后和古板,为优秀的农耕文化插上“数字化翅膀”,它将展现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芒。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5210e645b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