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非遗教育意义浅析

时间:2023-04-21 04:23: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阶段非遗教育意义浅析

摘要:小学阶段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从人生发展历程来看,小学阶段是最重要的,是长身体、长知识最旺盛的时期.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对什么问题都要问个为什么,他们像海绵吸水那样,不断地吸收各种知识.小学生记忆力强,善于背诵,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牢记在心.小学生模仿力强,容易做到习久成性,在儿童时代养成的好习惯,可以牢固地保持一辈子;相反,小学阶段养成的不良习惯,到中学和大学时纠正起来就很困难.因此,在小学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发展智力,还要在学习上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思想品德上要有严格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的基础打得好,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关键词:非遗文化、小学阶段、非遗教育、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对传统文化的发展给出了指引,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极为宝贵的民族财富,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因此,在当代,我们有义务做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并通过努力将其发扬。

小学教育阶段是每一个人的教育中最为基础的教育组成部分,是整个教育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从人生发展历程来,小学阶段是最重要的,是长身体、长知识最旺盛的时期.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对什么问题都要问个为什么;小学生记忆力强,善于背诵,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牢记在心.小学生模仿力强,容易做到习久成性,在儿童时代养成的好习惯,可以牢固地保持一辈子;在小学阶段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让小学生能够感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利于从小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


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也是全面响应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从基础抓起的关键方针。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很广,包括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以及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等。非物质文化内容极具生活性与地域性,适合在小学阶段进行教育,并且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在小学教育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有利于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中感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机会投身到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工作中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基础的条件。

第二,有利于丰富小学艺术课程,从而为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提供更多的素材。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非遗教育进入小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艺术素材,并且能够进行相互的融合,让学生多元学习,全方位发展。

第三,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中制度的优越性也在不断体现出来,并引导中国走向更为正确的道路。党中央从更高的视角观察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并制定战略性的决策。其中发展传统文化,探索华夏民族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四,有利于了解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格特征和民族审美情感,也与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有着紧密联系.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生中的教育,推广与传播,能够更好地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青少年对于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其自豪感。同时也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深入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


注明:本文系青海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非遗教育小学教育中的实施》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18QJG2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5de47cf49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