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讲解

时间:2022-08-13 05:16: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学知识讲解



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出自《周礼·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礼节。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

御:驾驶马车的技术.

书:文学,书法(书写,识字,作文)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算术与数论知识.

九流十家: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西汉学者刘歆作《七略》,其中《诸子略》将先秦和汉初诸子学派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并分别指出其学术渊源及主要特点。十家中小说家属于艺文,除去不算,称为九流。

四书五经: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些是古代必考的内容;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教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十三经注疏:注疏是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

经学原本是泛指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在中国汉代独尊儒术後为特指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经学内容为“十三经”“四书"及一个附从部类“乐类” 史学的内容,除过历史方面的书以外,还有地理类和书目类的书。其中历史方面又分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野史、稗史、职官、政书、史评等.地理类的书属于史部,是因为历代山川形势、田地沃瘠等都与历史息息相关,代表:郦道元《水经注》、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等。书目类书亦属史部,与很早时候国家藏书就由史官管理并传之很久这一传统密切相关。

文学:此类内容,全部为古典文学.《诗经》由于古人当作儒经,列在经学类,所以未列此类。也因为这样,文学类的第一小类就是古典文学的另一个源头—-楚辞,其次分别是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

1、楚辞:是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他作家的形式、内容、风格上与屈原作品相类的作品为次的早期文学巨著.

2、别集类:内容是作家的专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苏东坡集》 3总集类:是汇集了众家作品的文学书籍.有两种:一是某时代的全部作家的作品,《全上古三代两汉六朝文》《全唐诗》;二是选本,如《昭明文选》


4、诗文评类:内容为文艺理论著作,如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 5、词曲类:主要是词曲著作.如明臧懋循的《元曲选》

小学:广义的文字学,全面研究字的音、形、义的学问。即除文字外,还包括音韵、训诂(解释)的研究。

《四库全书》:作者有纪晓岚、陆锡熊、孙士毅、陆费墀、姚鼐、朱筠等,出版时间为清代乾隆时期,主要内容是经、史、子、集四部。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4466.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汉学Sinology)或称中国学(China Studies)是指中国以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包括中国历史、政治、社会、文学哲学、音韵学、史学、经济、书法、等等,甚至也包括对于海外华人的研究。法国汉学家马伯乐曾说:“中国是欧洲以外仅有的这样的一个国家:自远古起,其古老的本土文化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魏晋玄学: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魏晋玄学为魏晋时代思想主流,与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当代新儒家皆为中国哲学史之重要脉络。

佛学Buddhology,即佛法之学,对释迦牟尼与佛陀学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佛教经典的整理与注疏上.它有时被等同于现代的佛教研究,但通常使用在较传统的研究方法上。在不同佛教传统中,产生许多不同的学派。近代中国著名的佛学研究者,有太虚法师、印顺法师、梁启超、欧阳竟无与吕澄等人。自其探讨方向而言,通常侧重于思想体系、源流、发展之阐述等;自其内容范围而言,除佛陀所宣说之教法外,亦包括其以后之弟子、后世宗师、历代学者,以佛陀之教法为依据,加以解说、抉择、阐论之佛教各种宗要学说.




考据学即清代所谓汉学,又称朴学。其内容主要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从事于经书古义的考证,并由此推广到其他书籍。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主张学术要有关当世之务,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病,提倡汉学。其后,乾隆嘉庆年间出现了“乾嘉考据学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63352ba95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