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及预防对策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空间的同时,也对法律、道德带来了新的挑战,直接影响到初中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据有关部门对城市初中生上网的调查,约有68%的人上网玩游戏,20%的人上网聊天,由于初中生有着求新求异、喜欢幻想、追求娱乐的强烈需求。互联网络的新奇性、虚拟性、游戏性正好满足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加之初中生身体和心理还不成熟,意志力较差,对各类诱惑缺乏免疫力、生活阅历肤浅、缺乏美丑善恶的判断力等特征,因此,初中生上网的时候,很容易沉溺其中,不少学生流连于网吧,冲浪于网络,沉迷于游戏,倾情于聊天,有的学生因此而荒废了学业,引发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 一、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 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包括网上游戏、网上色情和网上聊天等方面。其充满刺激、惊险和浪漫,使许多学生一旦接触,便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因而它们又被称作“电子海洛因”沉迷网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的伤害 由于上网持续时间过长,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体内神经递质分泌紊乱。这些改变,会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从而诱发种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焦虑症、抑郁症等。同时,由于眼睛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视网膜上感光物质视红质消耗过多,若未能补充其合成物质维生素A和相关蛋白质,就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等。 2、心理的损害 有人说,学生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能在网上找个忠实的听众聊聊,心情可以得到放松,情绪会变得稳定,我们不否认此种说法,如果能把握好,对调节心智是有一定益处。但实际上,许多未成年人一旦上网,便无法把握,对上网产生很强的心理依赖,轻者影响学习、身体,重者致使心理变态、心态扭曲。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上网时间过长,还会导致网络成瘾,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 3、滋事生非,诱发犯罪 初中生大多在12至16岁之间,他们大多没有收入,为了能弄到进网吧的饯,有的结伙敲诈,有的偷盗抢劫,还有一类人进出网吧,目的就是为着敲诈中小学生,因此打架斗殴的事件经常发生。有的网吧经营者唯利是图,向过夜未成年人提供饮食住宿,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网上的内容也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反动迷信、黄色网站网页的不健康内容,使已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成形期的青少年,分不清真善、好恶,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4、荒废学业、影响前途 初中生一旦对网络痴迷,就是对人生追求的放弃,由于花费过多的时间沉迷于网络,过分迷恋网络虚拟世界,从而导致精力不足,根本无心上课,学习成绩大大下降,出现旷课、逃学等现象。学生一旦进入网吧,成绩直线下降。 5、隐患重重、危及安全 社会上大多数网吧都未请专业人员安装设备,也未经消防、安全、文化、卫生等部门允许,其营业场所电脑安放的密集、电脑走线、安全出口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到上网者的人身安全。 二、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充分发挥网络积极作用,引导青少年趋利避害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协作。 1.积极引导,增强免疫力。 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自尊、选择、判别等能力和批判意识,教给学生掌握辨别真假信息的标准和方法,使他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大潮中,去伪存真,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功能,自觉抵制那些庸俗、低级、劣质、反动信息的侵蚀和诱惑,自觉遵守网络的规则,并积极同形形色色的不良网络行为作斗争,从而避免种种困惑、失落与盲从。 2、主动出击、变“害”为“利”。 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引导,主动发布健康上进的信息,开展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传递正确的思想舆论,展开正面的宣传攻势。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不敢面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有心事不敢或不愿向教师、家长和同学诉说,一旦进入网络世界他却会尽情倾诉,大部分学生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为我们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 3、因势利导、以“导”代“堵”。 建立健全上网规章制度,发挥教师的指导、主导作用,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的各种问题与现象,提高学生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设置网络过滤平台,对网络内容进行监控,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要对学生认识网络、使用网络进行正确引导,改变学生上网主要倾向于网络游戏和聊天的不良习惯,把其兴趣转移到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上,从而培养高水平的网络爱好者,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健康的上网习惯,使其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和行为的侵蚀。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集体生活的特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组织青少年社团,吸引青少年对健康、科学、积极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兴趣,培育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 (四)三位一体,群策群力 为帮助中小学生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引导他们文明上网,还要发挥家长的重要作用,建立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立体培育与监督体系,对他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家长除了平时要重视培养中小学生的适应能力、耐挫力、自信心、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之外,还要让他们明确上网以学习知识为目的,安排足够时间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控制上网时间,加密锁定不良网站,防止上网成瘾。社会教育机构应负起净化和优化网络环境的责任,积极推进网吧行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努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面对网络教育的负面效应,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启动网络道德教育工程,以适应新型社会条件下道德建设的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应义不容辞的承担起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发挥全社会对学生网络教育的作用。 总之,网络将在初中生的生活中占有主要的位置,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防患于未然,对他们实施正确的网络道德教育。通过网络道德教育,使初中生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成为网络技术的主人,互联网活跃在他们的生活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6650a3049649b6649d747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