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随园后记翻译赏析 文言文《随园后记》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随园后记》是清代作家袁枚的一篇散文。袁枚,杭州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原文】 余居随园三年,捧檄入陕,岁未周,仍赋归来。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灰脱于梁,势不能无改作,则率夫役芟石留,觅土脉,增高明之丽。治之有年,费千全而功不竟。 客或曰:以子之费,易子之居,胡华屋之不获,而俯顺荒余何耶? 余答之曰:夫物虽佳,不手致者不爱也;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子不见高阳池管、兰亭、梓泽乎?苍然古迹,凭吊生悲,觉与吾之精神不相属者,何也?其中无我故也。公卿富豪,未始不召梓人营池囿,程巧致功,千力万气,落成,主人张目受贺而已,问某树某名而不知也,何也?其中亦未尝有我故也。惟夫文士之一水一石,一亭一台,皆得之于好学深思之余,有得则谋,不善则改。其莳如养民,其刈如除恶;吞其创建似开府,其浚渠篑山如区土宇版章。默而识之,神而明之。惜费,故无妄作;独断,故有定谋。及其成功也,不特便于己,快于意,而吾度材之功苦,构思之巧拙,皆于是征焉。今园之功虽未成,园之费虽不资,然或缺而待周,或损而待修,固未尝有迫以期之者也;孰若余昔年之腰笏磬折,里魁喧呶乎?伐恶草、剪虬枝,惟吾所为,未尝有制而掣肘者也;孰若余昔时之仰息崇辕,请命大胥者乎? 五代时,傉檀宴宣德堂,叹曰:“作者不居,居者不作。”余今年裁三十八,入山志定,作之居之,或未可 1 量也。乃歌以矢之曰:前年离园,人劳园荒;今年来园,花密人康;我不离园,离之者官。而今改过,永勿矢谖! 癸酉七月记。 【翻译】 我在随园住了三年,带着任命的文书去了陕西,不满一年,又告退归来。园内种植的花卉都已枯萎,房屋倾侧压着梅树,天花板上的石灰掉在房梁上,形势不能不翻修改建,便率领工匠仆役清除乱石,察看地势,增加高敞明亮的建筑。整治它已经有一年多了,耗费千金还没有完工。 宾朋中有人说:用您这么些费用,换取您的住宅,什么样高大的房屋得不到,却迁就这荒凉偏僻的地方干什么呢? 我回答他说:东西虽好,不是自己亲自动手得来的不爱惜;味道虽美,不是亲口品尝过的不会感到香甜。您没看见高阳池馆、兰亭、梓泽那些著名的园林吗?苍凉的古迹,凭吊时产生悲愁,但总觉得和自己的思想没有牵连,为什么呢?因为那地方和自己没有关系啊。王公卿相、富室豪门也常常召集工匠修造池塘花园,设计精巧,全力赶建,费劲无穷力气,一旦落成了,主人只是张大眼睛接受宾朋的祝贺罢了,问起某棵树叫啥名字却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那地方也是和自已没有关系啊。所以只有文人学士的一水一石,一亭一台,都是通过好学深思之后体会到的,有此体会就动手,不好的地方就改进;他们种植花木如同抚养百姓,刈割杂草如同锄诛恶人;他们的设施规划好似命官设职,疏凿沟渠、堆土造山好比划土分疆;心中有领悟,事事合自然;珍惜物力,所以没有胡干的事;独自决断,所以能不改变主意。等到大功告成了,不但对自己合宜,心中感到快慰,而且自己考虑材料的施用,设计得是否适当,都从中得到验证了。如今园子的工程虽然没 2 有完成,修园的费用虽然很庞大,即便有短缺的需要补全,有损坏的还待修复,却并没有迫切地需要限期进行的,那像我往年带着手板低头哈腰,听乡长、里正喧闹折腾呢?锄除恶草,修剪枝条,顺乎我的心意去做,并没有谁拖住我的胳膊肘妨碍我的,那像热往时仰上级衙门的鼻息,等待大官作决定啊? 五代时,傉檀在宣德堂摆宴,叹息说:“建造的人不居住,居住的人不建造。”我今年才三十八岁,归隐的志向已经下定,既建造又居住,也许是可以做到的了。于是作歌表决心说:前年离别随园,人操劳园荒芜。今年重返随园,花茂密人健康。我今不再离园,永远告别做官。从此改过回头,终生不忘。 乾隆十八年七月记。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7e4816a48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