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石》 本单元课题是散文的鉴赏,教学要求是:加深学生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使他们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明白阅读散文时要注意透过它的外在形式去探寻作者的内心感情和思想体验。 贾平凹的《丑石》属托物寄意的抒情性散文,这类散文的着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领会文章的寓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加深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学习欲扬先抑的手法。 3.德育目标 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诵读课文,把握文章思路,体味文章意蕴。 2.难点:了解“托物寄意”散文的特点,学习“欲扬先抑”的手法。 说教法 1、 诵读感悟 2、 提问引导 3、 讨论分析 4、指导归纳 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首先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诵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课堂上“有话好说、有问题可探究、有看法要表达”。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1.导入:孙悟空是怎么出身的?然后随便又点一下《红楼梦》关于贾宝玉出身的传说,据说他的的前世是女娲补天剩下来的一块石头。由这两个问题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也拓展一下他们的知识面。 2.朗读,整体感知。 3.重难点讨论分析 (1)、丑石之“丑”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实用的角度间接写它的“丑”:它“极不规则,没棱角,也没平面”,盖房子、垒山墙,甚至铺台阶都不行。而且它的质地,作磨嫌太细,刻字雕花嫌太粗,即使用来浣纱捶布也嫌它不够光滑。 (2)、那么丑石是否真的是一无是处呢?课文所讲的丑石有两个用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3)从文中找出表现人们对丑是态度的词句。 我——遗憾 奶奶——伯父——石匠——孩子 (4)、人们对丑石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 “先抑后扬”。 (5)、探讨“先抑后扬”的手法 作者本意是要赞扬“丑石”,但他并不急着赞扬,而是首先极写丑石的“丑”,写它无一用处,人们是如何的讨厌它,然后笔锋一转,说它原是一块非同凡响的陨石,进而盛赞它的美妙和伟大之处。结论: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强烈的效果。 4.讨论: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总结归纳: 这是一篇托物寄意、抒写作者对生活哲理体验的散文。作者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从人们对“丑石”认识的变化,生发出许多感慨,并由此推想到社会上的此类现象,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附板书: 丑石之“丑” 遗憾 嫌弃 丑石之“美” 惊奇 赞美 先抑后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2fa5039ec3d5bbfd0a74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