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学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词解释: 1、体育社会学:它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广体育和社会合力发展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2、社会分层:指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3、社会流动:它是一定社会分层体系下的社会位置或社会地位的变动过程或现象。 4、合法性控制:主要体现在法律、政策、制度等对体育的一系列活动进行的控制。 5、纪律:是一定社会集团规定并要求其所属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之总和。 6、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7、风俗:指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历代相传,并未某一特定的社会成员所遵守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8、社会团体:简称社团,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 9、人口:指居住在特定的社会制度、特定区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总数。 10、素质:一般认为,素质即个人身体的、政治的、思想的、道德的、专业的和心理的一类基本特点和品质的综合。 11、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一种基础教育。 12、文化要素:指文化所包含的的各种基本成分,社会学把文化要素划分为:物质要素、精神要素、语言和象征符号要素、规范体系要素四类。 13、语言:是反映不同文化层面的文字意义与象征涵义的抽象系统。 14、规范:指的是社会普遍遵守的行为标准。 15、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 16、精英文化:是指由社会精英主义所主导的文化。 17、和谐:是一种理想的社会运行状态, 18、和谐社会:是社会整体结构合理,各要素功能协调基础上实现的社会运行有序。 19、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社会需要,在各个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里具有稳定性的社会规范体系。 20、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21、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 22、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它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 23、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的个人支出。 24、竞赛规则:是保证经济体育开展公平竞争的法律性文件。 25、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26、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的目的,而自发的或人为的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特征的小群体。 填空 1、1987年起至90年代,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先后3次召开体育社会学的学术研讨会。 2、1997年亚洲体育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体育社会学开始了较广泛的国际交流。 3、人类从事着三种基本的生产活动:人类自身的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4、文化的大结构中可以划分三个层次:外层的物的层(技术的层次)、核心的心得层次(心理的层次)、中间的心和物相结合的层次(制度的层次)。 5、体现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权力分配关系的社会制度:集权制、分权制、均权制。 6、组织系统包括:机构设置、人员分配、职能划分、行为监督、绩效评价。 7、体育运动中的人际关系类型有:主从型、竞争型、合作型。 8、竞争行为的特点:竞争形式的多样、规则的公平性、竞争主体的广泛性、竞争结果的明确。 9、体育规则分类:构成性规则、规范性规则、辅助性规则、技战术规则。 10、1980年国际奥委会赋予各国单项体育联合会决定允许什么样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权利。 11、1988年奥委会职业运动员参赛,标志着国际奥委会向职业运动员的开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2、1966年第21届联大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列为单独的国际法文件。 13、1978年体育法文件(体育运动国际宪章) 14、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提出“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 15、中国老龄化发展过程:缓慢老化期、迅速增长期、高度老化期 16、1983年成立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17、1979年第34届联大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18、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第一部具有基本法律性质的法律。 19、199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20、1996年国际奥委会组织的第一届世界妇女与体育大会在洛桑举行。 21、1990年通过残疾人保障法,标志我国残疾人事业进入了新阶段 22、1983年成立残疾人体协,1985年成立智残人体协,1986年成立聋人体协 23、2007年上海举办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2008年北京举办第十三届残奥会。 24、现代种族分为:白种、黄种、红色人种、黑色人种。 大题: 1、社会学理论的各流派:结构功能主义:也有利于形成人们的社会价值和目标。 冲突理论:该理论认为变动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事实。 符号交流理论:把个人看做积极的。能动的主题,重视人们之间的符号相互作用的过程。 2、社会现象的性质:1、非个体性。社会现象存在于人们的身体以外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中。 2、普遍性。3、影响力和强制力。 3、体育社会现象的性质:1、虽然是伴随人的运动、身体练习、肢体活动而产生的,它是社会属性的产物。 2、独立于个人而存在,是有一种集体的、普遍的现象。 3、具有影响力和强制力, 4、必须与体育运动有密切关联。 5、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具有 较高的民众参与度和公开性。 4、体育社会现象扩大化原因:1、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迅速增长。2.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出现加速了体育文化、体育教育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当中。3、体育场地设施实现了社区化,体育管理实现了社团化,同时体育生活观念的确立。4、竞技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吸引和造就了戴昂的欣赏着和爱好者和体育迷。5、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体育的国际化发展。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批发展中国家开始参与国际竞技活动。 5、体育社会现象的复杂化:1、由于体育运动的社会政治化倾向。2、经济活动的介入和干预使体育社会现象加速复杂化。3、在于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紧密结合。4、体育社会问题的频发。5、针对体育社会现象日趋复杂,很多国家和国际体育组织开始发动体育制度改革。 6、体育的职业流动趋势:1、水平流动越来越频繁。2、向上流动多于向下流动。3、非自然流动、结构性流动增加。4、体育人才个人一生中流动增加,范围加大,速度加快。5、流动中的经济因素增加。6、体育界与外界的流动逐步增加。 7、体育的社会控制作用:1、减少人类的攻击性行为。2、充当人类社会的安全阀。3、对国际争端的缓解作用。4、对社会犯罪的抑制作用。 8、体育社团的性质:民间性、非盈利性、互益性、同类相聚性 9、体育社团的功能:1、代表群体参加政治活动。2、协助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3、成员发展。4、维护成员的个别权益和群体权益。 10、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提高劳动者素质。2、对企业文化的建设。3、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11、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1、社会总人口数量过多,会造成体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足。2、学校学生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数量、人均体育经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人均器材设施数量的严重不足。3、家庭子女数量过多也不利于体育的发展。4、在竞技体育领域一定的基数是运动员选材的基本条件,人口数量过多不利于运动员的选拔,不利于天才运动员的涌现。 12、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2、国家的稳定状态。3、自然灾害战争动乱致使国民素质严重下降。4、教育、科学、文化、医疗、卫生防疫、环境保护、体育事业的水品直接关系到人口的各种素质。5、社会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水准。 13、素质教育的性质:全体性、普遍性、发展性、全面性。 14、体育对科学进步的贡献:1、体育实践是检验科学技术成果的标准之一。2、体育科学是重要的科学门类之一。3、运动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技术。 15、大众传媒对体育的正面影响:1、影响了人们的体育态度与行为。2、缩短了体育运动与人们的社会距离。3、使体育运动的传播速度加快,社会覆盖面加大。4、大众传媒为体育树立形象。5、为社会提供体育娱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6、体育运动通过大众传媒可以吸引社会的注意力。7、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 16、文化的特性:1、多样性。文化与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和多样。2、统一性。文化具有多样性并伴随着统一性,文化的统一性最终使得文化具有世界性,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有独特性也具有文化的统一性。3.文化的共有行性。文焕可以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传到世界各地,文化财富为全人类所共有。 17、中国文化的特征:统一性、连续性、非宗教性、泛道德性、中庸和平、乡土情谊。 18、现代统一文化的特征:1、世俗化:自身的世俗化与古代的情况截然不同。2、公平性:理论上讲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参赛竞争的机会,比赛条件对于每个参赛者而言应该是相同的。。3、专业化:无论是竞赛成绩的不断进步,还是体育组织、器材的现代化都与体育的专业化有关。4、理性化:现代体育的任何项目都由复杂的规则和策略组成,这些策略是理性的训练方式。5、制度化:今天的体育项目都是由国际、国内、地方、社区、学校甚至家庭等不同层次的复杂组织与机构控制。6、量化:成绩的标准以清晰可见的规则加以讨论,统计数字被用作成绩的证明。7、纪录保持 19、体育运动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发挥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发展。2、发挥社会调节功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3、发挥健身娱乐功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4、发挥教育功能,提升人力资源水平。 20、和谐社会对体育运动提出的要求:1、体育体系内部及其他系统间的和谐发展。2、回归体育本原,注重“以人为本”的群体体育发展。3、消除体育社会问题,构建和谐体育。 21、体育运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2、体育通过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3、体育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4、体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2、体育制度的功能:1、行为导向功能。2、社会整合功能。3、传递与创造文化的功能。 23、中国体育制度改革的特点:1、体育改革的紧迫性。国际化环境要求加快体育改革,社会改革与发展对体育改革不断提出新的要求。2、体育改革的渐进性。体育改革渐进性是由政治、经济改革的渐进性决定的,由人们对体育改革性质认识的逐步加深决定的,由我国的物质条件决定的。3、改革的相对滞后性。滞后于经济,改革的艰巨性。4、改革持久长期性。 24、体育体制创新的推进路径:1、建立健全顺畅的利益表达、整合机制。2、社会选择与政府选择结合制定改革措施。3、整体渐进与局部激进相结合推行改革措施。 25、体育群体的功能:1.能丰富个人的社会资源。2、能给予成员的归属感。3、能引导个人遵从规范。 26、体育运动中社会互动的构成要素:1、互动主体。2、互动需求与目标。3、互动手段。4、互动规则。5、互动环境。 27、竞争行为的特点:1、竞争主体的广泛性。2、竞争形势的多样性。3、规则的公平性。4、竞争结果明确。 28、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1、行为习惯。2、生活时间。3、生活节奏。4、生活空间。5、生活消费。 29、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1、生产方式是生活方式的前提。2、不同的社会会制度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3、自然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4、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5、文化传统对生活方式产生着持久的影响。 30、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隐患:环境破坏、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生活危机、解剖结构与生理机能的退化、高度紧张。 31、休闲体育的重要性:1、休闲体育是人类实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2、休闲是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内容。3、休闲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4、休闲产业与休闲服务创造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32、体育休闲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竞技回归本原的游戏性;积极有效的健身性;回归自然的娱乐性;活动内容的广泛适应性。2、价值:具有健身功能;社交功能;社会会控制功能;经济功能。 33、参与社会竞争的必备条件:1、竞争参与者的自主性。2、竞争参与的驱动力。3、竞争的平等性。4、竞争对象的多样性。5、竞争的开放性。 34、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1、竞技体育是一种庄严肃穆的利益庆典文化。2、竞技体育是纪录人类潜能的人体文化。3、竞技体育是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规范文化。4、竞技体育是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 35、社会体育的特点:广泛性;多样性;灵活性;社会体育的业余性;公共产品的性质。 36、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1、社会体育的普及化程度将有较快的发展。2、将全面走向社会化。3、社会体育的科学化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4、将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37、群体的要素:1、具有联系纽带。2、具有共同的目标和活动内容。3、具有群体规范。4、具有群体意识。 38、体育群体的特征:1、以体育为共同目标。2、以体育实践为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3、尘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段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4、开展对外的竞赛活动。5、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 39、中国老龄化过程的特点:绝对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在社会发展水平尚低的情况下发生;农村老年人比重大;女性老年人多余男性;与中国的经济改革耦合。 40、中国竞技体育“阴盛阳衰”的原因:1、中国传统文化中妇女性别的精神品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新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推动了女性体育的参与。3、中国女运动员成功的利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时间差。4、妇女的体育参政。 41、妇女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经济压力;政治歧视;女性偏见;宗教和民间习俗的限制;妇女自身素质的限制。 42、农民工体育发展对策:1、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将城市农民工体育健身归纳入到真个社会服务网络中。2、制定农民工体育发展的法律法规,为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体育提供保障。3、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区等应积极组织农民工参加丰富多彩的各类体育活动。4、从制度上彻底解决农民工的定位问题是解决农民工体育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918405acaaedd3383c4d3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