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味道 作者:赵 彤 来源:《快乐作文·7-9年级》 2021年第6期 安徽省五河县临北中学八年级(2)班 赵 彤 “艾草绿,麦儿黄;端午节上粽子香。”熟悉的童谣又在耳边响起,一年一次的端午节到了。 听着歌谣,按捺不住心中的欢喜,我早早便起床了。我家住在堤坝上,放眼望去,前面是一条清凉的小河。河滩上,是一丛丛摇曳的芦苇。一阵微风拂过,那苇叶的清香便弥漫过来,让人心旌摇曳。妈妈已把苇叶采到家,在屋檐下,修剪、浸泡、清洗,忙得不亦乐乎。 开始包粽子了,只见一片苇叶在妈妈灵巧的手中弯曲、折叠,随即出现了一个“漏斗”。接着,把泡好的糯米装进“漏斗”中,再放入一枚蜜枣,随后包裹成菱角形。然后,妈妈将包好的粽子捆扎好,放在锅里蒸。捆扎的线分两种:一种是彩线,一种是干草茎。栓彩线的粽子要投入水中。我家恰好在小河边,河水清澈,我把粽子扔下去后,引得一些小鱼小虾来,俨然一幅画。扎草茎的粽子是留给自己吃的。解开草茎翻开苇叶,露出了白嫩的糯米粽,蘸着白糖放入口中,嘴角边散发着缕缕的醇香。那滋味,甜丝丝的;那气息,沁人心脾。怪不得每到端午,人们都要吃粽子呢! 端午的味道,对于孩童来说,最有趣的,要属香囊和彩线。香囊的香料是头年秋天就准备好的。有八角叶、藿香叶、苍耳叶、艾叶,还有肉桂和甘草的根茎。晒干、碾碎,最后放在一个密封的钵盂中。待来年取来用。而布料呢,则是用柔软的面布衬里,外面则用亮堂的丝绸包起来,然后缝制而成。有的香囊上绣着一只猫,有的香囊上绣着一条狗,有的香囊上绣着一只鼠,还有的香囊上绣着一只玉米棒,真的很有趣。小伙伴们见面后,“狗香囊”去追“猫香囊”,“猫香囊”去追“鼠香囊”,“鼠香囊”去追“玉米棒香囊”,“玉米棒香囊”去棒砸“狗香囊”……这时,香囊竟成了自己力量的象征。不时,还有几个手腕脚腕上带彩色线的幼儿在呐喊助阵,堤坝上一片热闹。 端午,还有一种味道,是文化的味道。首先是在额头上抹雄黄酒。我过去一直认为那是为了好看。后来长大了,才得知,古时地广人稀,每到5月,瘴气会随气温升高而蔓延。那时,人们就喝雄黄酒以此来驱毒辟邪。原来,雄黄酒是古人的防疫药品。每到端午,各村都要派人在门前的河里敲锣打鼓赛龙舟。这又是为何?听老人们说,赛龙舟是为了祭天地,祈盼今年大丰收,更是为了祭奠屈原。龙舟的响动,使水中的鱼虾受到惊吓,不敢出来,屈原就能够安心地享用粽子。后来,读了书,得知屈原是一名爱国贤臣,怪不得后人对他如此崇敬呢! 端午,承载着民俗,承载着历史,更承载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5月的端午,对每个华夏子孙都别有一番味道。 (指导教师:夏玉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b06f21a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