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气凌云冲黑暗 丹心赤忱为家国 ——第四组觉悟社观后感 为响应第五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号召,积极学习觉悟社成员精神。2015年5月30日上午9:00,第五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第四组全体成员在组长王韬哲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河北区宙纬路三戒里的天津觉悟社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来到觉悟社纪念馆,站在周恩来总理的夫人邓颖超亲笔题目“觉悟社旧址”五个大字匾额的门楼前,望着这座闹中取静的小宅院,扑面而来的是历史的凝重和浓郁的沧桑感,它像似一座历史的丰碑,永远地镌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推开院门,七间青砖平房组成的小院素雅简洁。馆内包括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两部分,再现了原三戒里4号院的原貌和以周恩来、邓颖超为代表的觉悟社成员在此活动时的情景——当年院子里的其他房间都是普通民宅,觉悟社的两间平房狭小简陋,每间不足10平方米,一张桌子,一个洗脸盆,一张床,抓阄的纸条成了屋里最特殊的陈列品。 “我们全是学生,绝不敢说已经‘觉悟’,我们的决心就是齐心努力向‘觉悟’道上走,同时也盼望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向‘觉悟’道上走,努力!奋斗!”一段《觉悟的宣言》进入我们的眼帘。壮志而又有力的宣言,大家为之而震撼。 首先,我们来到了一展馆,这里讲述了觉悟社的历史。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以北京大学为主体的爱国运动。天津学生积极响应,投入到这场反地方封建的爱国运动中,他们分别成立了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由于形势的需要男女学生冲破封建束缚,联合起来,共同斗争。这种联合,为觉悟社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19年9月16日,觉悟社,一个由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女界爱国同志会中的骨干周恩来、马骏、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等二十余名青年组织起来的革命团体,在动荡的风云中成立了。 经过五四爱国运动的洗礼,觉悟社社员们成长起来,走向社会,他们有的赴欧洲勤工俭学;有的留在国内继续求学、就业;有的参加了工人运动……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继续求索,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中的大多数成员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其中的优秀分子成长为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 接着,我们来到了二展馆。在这里,对每一位成员的经历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里,保留了大量的原始历史资料,以大量历史文献、照片、绘画及雕塑,生动地展示出觉悟社成员的战斗历程。在场的组员们细细品读社员们所作的诗句,感受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学生们那份努力探寻,挣脱桎梏的心。 觉悟社,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年轻时的奋斗历程和一次次血雨腥风的艰难战斗,升华、凝结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一笔万古流传的宝贵财富——周恩来精神。我们在当前开展的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中,要学习周总理信仰坚定的忠诚品质,做党性纯洁的积极实践者;要学习周总理胸怀天下的大局观念,做跨越发展的有力推动者;要学习周总理永不懈怠的勤勉风范,做党纪政纪的坚决维护者;要学习周总理心系群众的民生情怀,做群众利益的坚决捍卫者;要学习周总理自律奉献的道德操守,做党的优良作风的引领示范者。 九十多年前,20个进步学生,为了探求真理相聚到这里,为后人留下一本记载他们觉悟过程的《觉悟》,在新思潮的推动下,在觉悟的声浪中,社员们按照各自的理想和追求从这里起步,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最终成长为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九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行动起来,追寻先烈的脚步,完成从探索真理到完善真理的任务。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使命,我们应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短短的参观很快就结束了,但这足以让我们对自己,对生活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会铭记那些为了探寻真理而牺牲的人们,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更会以周恩来邓颖超他们为榜样,培养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更好的投身国家建设,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b17d26930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