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群童抱茅”是败笔吗?

时间:2023-11-16 13:56:3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群童抱茅是败笔吗?



这是一堂公开课,我抱着精心准备的.教案,踌躇满志地走向教室。课堂上同学们一直兴致很好,沉浸在诗歌的魅力中。

在讨论诗的艺术构思时,同学们意见出现了分歧。有同学说群童抱茅是个败笔。理由是:南村群童说明不是个别;欺我老无力一个年迈老人,不仁;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作盗贼之举,不义。把儿童刻画得这么丑陋,说明杜甫缺乏爱心,一个不爱儿童的人还会爱其他人吗?这个情节使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显得太矫情做作了。这个问题的提出,如同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开始议论起来。怎么办?我把这位同学的观点转化成一个讨论题抛给大家:群童抱茅的情节与作者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理想矛盾吗?它是败笔吗?同学们听了,立即热烈地讨论起来。两分钟后,陆续有学生站起来发表他们的观点。

生:我认为这是个败笔,应去掉。记得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皇帝的新装》,安徒生让一个小孩揭穿骗局,社会那样黑暗,安徒生还是把希


望留给儿童。可在老杜笔下,儿童简直是无赖的化身。试想老杜对儿童都不宽容,他的推己及人,忧国忧民难道不虚伪吗?难道不是言不由衷吗?所以我认为这个情节是败笔。

生:(大声)我不同意,我不能接受这个观点。(挠头)可我又找不出有力的理由来驳倒他(堂下笑)(迟疑地)好像是偷换概念吧!

生:我认为不是败笔。因为那些小孩子可能和杜甫一样贫穷。同病相怜是人的天性,何况是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诗句的大诗人呢?所以我认为他由自己想到别人应该是自然的。

生:那也不应该用盗贼这样的字眼来写儿童,诗言志,说明他从心底里讨厌儿童,对儿童没有一丁点爱心,他可能爱天下人吗?不可能。 (堂下出现短暂沉默)

师:请大家跳过群童抱茅的情节,把课文读两遍,再体味体味。 生:跳过去反倒真觉得老杜有点自私。因为这样一来通篇都是写他一家的情况,仿佛天下就他一家是穷人。

生:我也认为不矛盾,因为如果老杜是为拔高自己的形象,只需说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就足够了,为什么还要加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呢?只是我依然不能理解他为什么把儿童刻画得这么令人讨厌?

生:我认为在群童抱茅这个情节中,杜甫这样写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小孩子都知道破茅草的可贵,可见当时穷困的人很多,这样才会有下文的推己及人,并不是前后矛盾,也不是丑化儿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b40313c6f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