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22-12-03 19:15: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典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思及全

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出自于《题都城南庄》就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这首诗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结尾两句缅怀去年今日的情景,先点出来时间和地点,接着描绘佳人,以“桃花”的红艳衬托“人面”之美;结尾两句写下今年今日此时,与去年今天而同有别,因之有断,桃花依旧,人面不见踪影。两个场景的映衬,坎坷地抒发出来诗人的无穷伤感之情。此诗脍炙人口,尤其以“人面无人知晓何处回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句流传极广。 全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解

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今”。 ⑷苦笑:形容桃花花开的样子。 译文

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花开的桃花交相辉映,变得分外绯红。

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 赏析:

唐德宗贞元初年,博陵才子崔护科举落第,便在长安找个住处继续攻读。清明节的一天,崔护去城南领略大自然的景色。在一户农家小院前想讨碗水喝,农家出来一位美丽的姑娘端来一碗水,崔护被姑娘的美貌深深打动了,不禁产生了爱慕之情。第二年清明节的一天,他又来到这个农家前,但大门上了锁,于是他在院门上写下了这首诗留给姑娘。


这首诗中,诗人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两个场景的映衬,坎坷地抒发出来诗人无穷伤感。

这首诗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唐孟?《本事诗·情感》有记载。是否真有此“本事”,颇可怀疑。也许竟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演成上述“本事”的。但有两点似可肯定:一、这诗是有情节性的;二、上述“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是有帮助的。

四句诗涵盖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衬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如果我们真的坚信存有那么一两件事,就必须宣称诗人的确把握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媚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幸福的背景,迷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整体表现出来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不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发起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这一点,孟?的《本事诗》可能将正是这样搞的,后来的戏曲(例如《人面桃花》)则并作了更多的充分发挥。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张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做为铺陈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相同”的映衬对照,把诗人因这两次相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叹,回环往复、坎坷尽致地抒发了出。对照映衬,在这首诗中起至着极关键的促进作用。因为就是在回忆起中写下已经丧失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起便特别稀有、幸福,充满著感情,这才存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写;正因为存有那样幸福的记忆,才特别深感丧失美好事物的伤感,因而存有“人面无人知晓何处回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叹。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读者不见得有过类似《本事诗》中所载的遇合故事,但却可能有过这种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就是可以译成叙事诗的。作者没这样写下,正表明唐人更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去体会生活中的情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bbc1355f2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