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时间:2022-08-31 21:07: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交通:运输事业) 未果,寻病终(寻:不久) ..B.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及郡下,诣太守(诣:拜访) ..C.来问讯(咸:全,都) 此中人语云(语:话语) D.欣然规(规:打算,计划) 见渔人,乃大惊(乃:才) 2下列各句加点字词的用法或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见渔人,乃大惊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渔人甚异之

C闻之,欣然规往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D问今是何世 焉得为大丈夫乎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惊异) B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 ..C便要还家(要:要求) D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穷其林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 武陵人捕鱼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C.后遂无问津者 迷,不复得路 D. 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5.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6.下面句子中表现桃花源中人生活安乐的一项是(

A.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C.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分别指代小孩和老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B.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世外桃源”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

C.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D.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例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了渔人奇,桃林奇,洞口奇,人物奇,结局奇,可见桃花源是一个亦真亦幻,虚无缥缈的幻想。

B.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皆叹惋”是因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桃花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C.太守遣人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想到桃花源中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 D.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

10.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花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花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做了铺垫。

B.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生活图景,创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

B.桃源中人纯朴谦逊,低调热情,即便自己生活不宽裕,也要“设酒杀鸡作食”,用好酒好菜招待渔人。

C.最后一段写高尚人士刘子骥“欣然规往”却“无果而终”,表现世外桃源的神秘及虚幻。


D.“不足为外人道也”暗含了桃源中人曾经深受战争的苦痛,不希望被外界打扰的心理。 1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复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D.作者运用华美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的理想社会,有浓郁的主观理想色彩。

参考答案

1B 2C 12B 13D

3C 4A 5B 6D 7C 8A 9C 10C 11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cadc16132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