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诊所口碑好才能让老百姓放心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个体医疗诊所也得到迅速发展。个体诊所作为大型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有效补充,对缓解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对解决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等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大部分个体诊所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医务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医疗纠纷不断,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具体如下: 环境条件差 调查发现,个体诊所往往在房屋布局、设置、技术力量和设备等方面明显不足,在医疗水平和质量上远远低于大型医疗机构,只能以较低的收费和相对便利的位置进行竞争。 部分个体诊所消毒设施简陋,消毒管理比较混乱。曾有一家个体诊所,病人使用后的针头、输液袋以及棉签混装在一个纸箱里,这些医疗垃圾上面还沾满了病人的口痰等物。看样子已经有好几天没有清理了,不时有苍蝇在上面盘旋,让人看了就恶心。 在乡镇农村,个体诊所一般都设在家里,受住房的限制,诊疗室跟居所混用的现象比较突出,家庭其他成员尤其是孩子出入诊室频繁,一些无关杂物随处摆放。也有从家里搬出来设在沿街道的,但往往为了节省房租,大多租用面积小的铺面进行营业,同时也是诊疗生活两用,卫生条件很不乐观。 拳打脚踢不专业 个体诊所的医生通常也是诊所的老板,对内既要管业务,对外又要忙应酬。个体诊所从医人员多为“一专多能”,既能看儿科,又能看妇科,既要看病接诊,又要打针输液。同时,还要“兼职”,在没有病人时,甚至诊疗间隙还要从事其他生产活动或处理家庭事务。 在调查中,就曾多次看到个体诊所的医生在做完其他事情还没洗手就直接接诊、包药、打针等,一手收钱一手拿药更是司空见惯。诊疗操作上的不规范,还表现在医用器械的混用等。有一儿科诊所,研药用的药臼在没有得到彻底清理的情况下被重复使用着,带有共同成分的药面被包给不同症状的患儿。 个体诊所的从医活动同时也是商业活动,诊所经营利润跟医者经济利益有直接关系,使得一些个体诊所从医人员出现让患者多购高价药品和服务。“打针还是输液?”“用先锋还是青霉素?”这是在小诊所里经常听到的。 有些经营好的把诊所还办成了家庭主业,于是有了更多家庭成员参与进来,出现了“夫妻店”、“父子店”等。开始似乎还有分工,久而久之分工就不那么明确了,夫妻、父子都可以接诊,而不管有无行医资格。 有特色才有出路 如今大小医院遍布都市每个角落,个体诊所论医资实力比不过人家,论设备也没人家先进,论影响力也没人家强。如何在夹缝中获得生机?如何在重围中找到出路? 有这样一家个体诊所,整个门头装修得古色古香,褐色的雕花格窗以及入口处摆放的花草让你第一感觉怎么也不相信这是一家诊所。要不是门楣上悬挂的“某某诊所”几个字,路人肯定把它当成了高档商务会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cd569101a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