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治理》案例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中国的主要的河流导入黄河的治理。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黄河 我们先了解一下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出示读图问答: 1、黄河发源于哪里?流入什么海?全长多少千米? 2、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流经的地形区。 3、黄河有哪些主要的支流?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在哪里? [承转]我们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做出了那些贡献呢? (二)黄河的奉献 由黄河的奉献系列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 1.图A位于黄河的哪一段?这一段为什么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图B中的绿色农业与黄河是什么关系? 3.图C位于黄河的哪一段?黄河起到了什么作用? 4.图D的瀑布确实很壮观,但这壮观是怎样形成的呢? [承转]黄河有功也有过,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也成为黄河的苦恼。 (三)黄河的苦恼 读课本50页活动1,让学生阅读找出:她的苦恼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展示] 上游荒漠化严重;泥沙淤积;洪水威胁(凌汛、地上河);缺水断流;水污染。 由于洪水的威胁和泥沙淤积,使黄河不同的河段产生了不同的环境问题。 (1)上游:①荒漠化问题—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②凌汛——主要是自然原因 (明确告诉学生凌汛产生的位置,学生思考黄河的流向、纬度位置得出结论) (2)中游:水土流失问题——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a自然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暴雨集中 ;支流众多。 b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滥砍滥伐、过渡放牧) 引导学生读课本49页图2.33《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说出:黄河哪个河段产生的泥沙最多,进一步体现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 1 插入历史知识:古代最强盛的唐朝建都长安(今西安),古代的丝绸之路就从长安出发,到达欧洲,从历史上看,这里当时的条件怎样?现在出现这样的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简单说出措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 (3)下游:“地上河”隐患与凌汛 展示“地上河”图片提出问题:①“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②“地上河”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看书课本49页图2.34,引导学生分析范围和出现的后果。由此图可以看出,黄河下游狭窄的汇水面积,没有支流汇入,由此推断“地上河”的形态与隐患。 [承转]面对黄河的忧患,怎样根治呢? (四)根治黄河 出示阅读材料(课本50页) [献计献策]治理黄河水患,应当在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上游:建设大型水库;中游: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承转]近年来,黄河又出现了缺水断流、水污染等问题,出示活动2中的表《黄河断流的长度和天数》,看表回答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黄河断流的长度和天数有什么变化? 2、断流的月份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3、造成断流的原因有哪些? 4、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针对水污染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了解了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知道了黄河对中华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带来的忧患,并且找到了根治黄河的办法。) 四、课后作业:那么我们附近的主要河流有哪些?它给我们的奉献了什么?有没有给我们带来灾难?我们如何去治理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教学分析: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主,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它的模式为“刺激—启动—反应。”在本案例中,通过一些感性的材料及一系列图表设计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思维。如:在学习黄河的自然概况时利用了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出示要自学的题目,学生自己读图找出,再相互说明所找的内容,记忆住重点知识,然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7c7e3267ec102de2bd8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