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脉》读后感 中国文脉,就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中国文脉》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引,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与书同文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无韵离骚”《史记》,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作文采,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一气呵成,使历史与现实相沟通,文理与形象相交融。 第一篇的名字即为《中国文脉》,然此篇文章共分十六节,可谓是统领全书的总论之作。在这篇文章中,余秋雨先生从《诗经》谈起,问候老庄孔孟,遇见楚辞、秦碑、汉赋;又访司马迁之《史记》、曹操父子之古诗,看兰亭,寻桃源;在北朝的佛窟前遥望大唐盛世、嗟叹南朝绮靡,然后,在第九、十节中,纵横大唐诗文,说南唐李煜,赞宋代慷慨正气。在十二、十三节中,余秋雨先生再次用大篇幅写了宋代的词人和文学家们,随后,他论元杂剧、明清小说,最后来到近现代,回望了王国维、陈寅恪等学者。 在开篇的《中国文脉》第一节中,作者释名、辨伪、诟今,告诉读者: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即是中国的文脉,它“就像那一条倔犟的山脊所连成的天际线。”这一节中作者辨析了很多“理论岔道”,将那些打着“文化”幌子做商业经营或是沽名钓誉勾当的人划在了讨论圈的外围。余秋雨先生非常深刻地感叹,在充斥着低级文化、浮躁气焰、附庸风雅风甚至“嗜痂成癖”之病的当代社会,中国文脉,已经是“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充鹏”了。于是,他以一位文人的一贯责任,和一位学者的严谨专注,在物欲横流的世风中,高高地举起了中国文脉的大纛。他斥责道:“溢美古人,无可厚非,但是这种事情不断重复也就颠覆了文化的基本等级。就像一座十层高塔,本来轮廓清晰,突然底下几层要自成天台,那么上面的几层只能坍塌……一个惊人的天价投向一份中等水准的笔墨,就像一堆黄金把中国书法史的天平压垮了。” 这种“逆袭”的行为,对文化和文脉的伤害是深重的,尤其当我们被混淆了美与丑的概念时,会极速地退化到原始和野蛮的状态,变得富有攻击性,急躁、饥渴,而不再恬静优雅,聆听自然或心灵之声。正如,现在我们热衷于看“充满人生哲理”的畅销书,却从不会安静地捧起一本《道德经》或是《中阿含经》,发掘其中博大精深的千年哲思。 余秋雨先生说:“每个试图把中国文脉接通到自己身上的年轻人,首先要从当代文化圈的吵嚷和装扮中逃出,滤净心胸,腾空而起,静静地遨游于从神话到《诗经》、屈原、司马迁……然后,你就有可能成为这些星座的守光者、寄托者、企盼者。” 中国的文脉,需要等待吵嚷的疲惫一刻,需要等待物欲散去,性灵回归的一刻,“中国文脉在今天,只有等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e91f340f12d2af90242e6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