塬->梁->峁 黄土塬 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按照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分为:①古缓倾斜基岩平地上覆盖厚层黄土形成的塬,简称完整塬。如陇东董志塬、陕北洛川塬和陇中白草塬,面积都在数十至数百平方公里,塬面完整,四周正受沟谷蚕蚀;②山前倾斜平地上发育的塬,简称靠山塬。一面靠山,倾向河谷,被发源于山地的河流或沟谷割切,如秦岭山地中段北坡坡麓的塬;③断陷盆地中发育的塬,又称台塬。如陕西关中平原北面的渭北高原上的塬;④河流高阶地形成的塬,如黄河龙门河段两侧的塬,这类塬已被后期发育的沟谷分割,称为破碎塬;⑤古平坦分水岭接受风积黄土形成的塬,如延河支流杏子河流域的杨台塬,茹河上游的孟塬,其面积多在数平方公里以内,零散地分布在黄土丘陵区内部,称为零星塬。黄土塬顶面坡度多为1~3°,边缘可达5°左右,现代侵蚀微弱,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农耕地所在。因受沟谷侵蚀影响,塬面的面积正在缩小。 黄土梁 黄土区长条形的黄土高地。梁主要是黄土覆盖在梁状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蚀而形成的。依据黄土梁的形态,可分为平梁和斜梁两种类型。前者顶部平坦,宽度有限,长可达几公里。横剖面略呈穹形,坡度一般在1—5度,沿分水线的纵向斜度不过1—3度。梁顶以下,是坡长很短的梁坡,坡度大概在10度以上,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坡折。在梁坡以下,其坡度更大。后者是黄土高原常见的沟间地,梁顶宽度较小,呈明显的穹形。沿分水线有较大的起伏,梁顶横向坡度3—5度,纵向坡度8—10度。梁顶坡折以下直到谷缘的梁坡坡长很长,坡度变化于15—35度。梁坡的坡形随所在部位而有不同,在沟头的沟缘上方为凹斜形坡。在沟口两侧(梁尾)为凸形斜坡。梁坡以下,就是沟坡。 黄土峁 [mǎo] 黄土地区一种孤立的丘陵。在平面图上呈圆形或椭圆形,其顶部浑圆;面积不大,坡度约3—10°。四周坡均为凸斜形坡,坡度变化于10—35°,整个峁的外形极似馒头状。两峁之间有地势显著凹下的分水鞍,称为墕 [yàn] 。墕之两侧均为凹斜形状。分水鞍被两侧沟头所侵蚀,残余成为极窄的长脊后称“崾崄”。崾崄也出现在塬与梁之间,道路常常由此通过。如有数个峁相互连接时称为峁梁,有时峁还可成为黄土梁顶的局部组成体,称为梁峁。峁的成因要做具体分析,有的是继承古地貌而成,有的则是由于近代沟谷切割黄土梁而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ed7c508bed5b9f3f90f1c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