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镇海沿海海洋生物体中三种重金属研究 【摘要】:通过测定宁波镇海沿海海洋生物体内铅、镉和铬等重金属含量,研究了海洋生物体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贝类体内含量高与鱼类及甲壳类,但其含量均低于评价标准,同时讨论了海洋重金属污染的现况,并展望了海洋重金属污染研究的前景。 【关键词】:海洋生物;重金属;重金属积累 1.引言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蕴藏着丰富食物资源,鱼、贝、虾、藻等组成的海洋生物资源,通过增殖、养殖等途径,已成为人类最大的食品库[1]。 所谓重金属,就是指比重(specific gravity)大于 5 g/cm3的金属,如 锌(Zn)、镁(Mg)、钴(Co)、锰(Mn)、钼(Mo)、镍(Ni)等,重金属元素(如锌, 镉, 铅, 铜, 锰, 砷, 铁, 铬等)是一种最危险的污染物,往往长期积累在生物体内不可降解,在极其微量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不良后果,各种生态系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2]。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的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海洋环境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由于多数重金属元素通过河流输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性而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威胁。自 20世纪50年代日本出现由镉引起的”骨痛病”和由甲基汞形成的”水俣病”以后,各沿海国家和海岛国家都十分重视重金属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保护海洋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本文通过测定部分海洋生物体内的三种重金属含量来初步探索重金属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2.材料与方法 2.1海洋生物样品 梭鱼(Mugil so-iuy),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小黄鱼(Pseudosomus polyactis),青鳞(Harengula zunasi),黄鲫(Setipinna taty),中国对虾(P. orientalis),毛虾(Acetes chinensis),毛蚶(Arca subcrenata)。海洋生物样品随机采自宁波镇海沿海10个样地,部分样地未采到所需生物体。 2.1 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将所得海洋生物样品在冰箱冷冻保存直至分析; ②样品按照海洋检测规范预处理; ③样品粉末用HNO3和H2O2消化,以Perkin-Elmer-3030B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铅、镉和铬的含量; ④消化液用氢氧化铵凋节pH至4~5; ⑤加入醋酸铵缓冲溶液,用APDC-DDDC/MIBK萃取; ⑥重金属含量测定。 3.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测定,各海洋生物的重金属含量如下: 表1 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平均含量分析结果(mg/kg) 有表1可以看出,不同生物对铅、镉和铬三种重金属的积累是不同的,海洋生物中重金属铬含量在0.12~0.74mg/L之间,从鱼类来看,基本上呈现中上层鱼低于底层鱼,这与铬的污染途径及生物的生活环境和摄食方式有关。海洋生物中镉的积累较低,说明该区目前的镉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较小,但贝类较大于其它种类。受测生物的铅含量范围介于0.38~3.38mg/L之间,鱼类中有个别种类超标,但超标不大,说明该地区鱼类受铅污染的影响较大。 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积累评价标准按全国海岸带调查推荐使用的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3],对海洋生物体内的重金属进行评价(表2)。 表2 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评价标准(mg/kg) 根据表1的测定结果,按不同海洋生物类群对重金属的积累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表3 不同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平均含量(mg/kg) 表2和表3显示,鱼类、甲壳类和贝类对三中重金属的积累都没有超标,但贝类三种重金属的含量均最大,说明重金属污染对贝类的影响最大。三种海洋生物类群对Cr的积累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对Cd和Pb的积累,贝类就明显高出,说明Cd和Pb的污染较Cr的污染对贝类的影响更大。 人体对所食用的海洋生物有一定的重金属含量界限,超出这个界限就意味着所食海洋生物对人体健康会构成危险,人体对这三种重金属的消费标准如下: 表4 人体重金属消费标准(mg/kg) 结合表3和表4,我们可以看出,贝类的Pb含量超出了人体的消费标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fe7ef0b38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