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傍水而居》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 杭州市建兰中学 马寒芳 教学内容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水乡孕育的城镇》。 教材分析 “傍水而居”是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的第三课,本单元有一大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旨在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人们的生活,由特殊推及到一般。本课也是这样,需要通过不同的案例来说明水边的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进一步理解傍水而居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态; (2)通过收集太湖流域的相关材料,逐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通过观察各种图片、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水乡城镇的生产、生活特色,确立人和自然的和谐观,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水乡城镇的生产,生活特色。。 教学难点: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设计说明 本课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注重反映不同区域人们的生产、生活。注重让学生先了解人文景观,然后再探究造成人文景观差异的是自然条件,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教学流程 (新课引入) 【展示】太空第一人加加林遨游地球轨道时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 “人类给地球取错了名字,不该叫它地球,应叫它—— 【回答】水球。既然我们说地球原本应该被叫做水球,说明地球表面水的分布是很广的,除海洋外,还有众多的河湖水系,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离我们并不遥远的一个区域—— 【展示】课题:水乡孕育的城镇。 (新课讲授) 【展示】《中国水乡图》,请同学们说说太湖在中国的位置。 【回答】鼓励学生上台指图回答。教师指导正确指图方法。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展示】《太湖水系图》 【提问】1.看图,确定太湖流域的地理位置 2.太湖流域一共有多少河流、湖泊? 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 3.图中有一条比较特殊而有非常有名的河流,它是哪条河流? 京杭大运河 【展示】阅读资料:太湖流域面积36500km2,太湖流域为我国经济发达区域,除有特大城市上海外,尚有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湖州、杭州、嘉兴等7个大中城市以及迅速发展的城镇乡村。太湖流域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占总面积的4/6,水面占1/6,其余为丘陵和山地.太湖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5—17℃ .区内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4—10月,洪水主要由梅雨和台风暴雨形成.本流域水系是以太湖为中心的湖泊河网系统,属长江最下游的一个支流水系 , 流域内面积在0.5km2以上的大小湖泊共有189个,总水面积约3159km2。太湖水面积2338km2,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一座天然调蓄水库,也是太湖流域最重要的供水水源地。太湖流域自古以来即为“鱼米之乡”,常年粮食产量达1150—1200万吨(高产年份可达1300一1400万吨),同时又是全国蚕茧、淡水鱼、毛竹、湖羊、生猪、毛兔、茶叶和油菜籽、食用菌等多种农产品的著名产地。 【提问】太湖流域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为什么? ①密集的河网形成丰富的渔业资源。 ②优越的灌溉条件、肥沃的土壤、雨热同期气候形成高产的农业。 从而形成了鱼米之乡。 【提问】从图上找一找有哪些城镇,这些城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城镇密集,沿河流分布 【提问】城镇的出现和发展与密集的水网有什么关系? 【回答】湖泊星罗棋布、河流密如蛛网促进农业的发展、交通运输方便、物产丰富,形成了农村百姓进行交易活动的场所、货物的集散地,交易的频繁、交易人数的增加、商品的丰富。出现店铺、街道、简单的手工作坊,出现以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为生的人,出现小城镇,明清时期城镇最为兴盛,今日城镇焕发新的活力。 【展示】太湖流域的风景。 【提问】以“水”为主线,介绍我们的水乡景色(如建筑特色、交通工具、生活习惯等等)。 【叙述】(图一)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为了洗涤、取水以及出行的便利,人们往往临河建屋。他们利用木桩支架把阁楼建在河岸上,楼的一侧伸出水面,楼下有石筑的码头,石级直抵河边。如今,这种具有“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建筑特色的民居,还完整地保存在乌镇、周庄等水乡古镇里,吸引着四方游人。 (图二)由于土地珍贵,屋宅内外的空间都得到了很大的利用,因为绝大部分民居出门见水,所以几乎每家门外都有一个小小的埠头。主妇每日洗衣、洗菜、淘米等都在这里,来往的小船也可在这里停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090741d7f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