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学习编程的感谢信 编程教育进入沧源之初,“小创客”们在相互交流展示。 但是慢慢地,兴趣小组的同学越来越少。李婕发现,他们是被各自的班主任拦住了,“在我们这里,不单是家长,很多老师对编程兴趣班也不看好。其实我能理解,毕竟编程对孩子们的价值没有被大范围地科普过,大家又都有各自学科的成绩压力。”只是她觉得,那些中途走掉的学生很可惜,“以后,编程很可能就是基础的科学教育,我不希望我的学生掉队。” 直到现在,还一直跟着学编程、做“创客”的有两个学生。他们是同班同学。一个叫施懿洪,在班上经常考第一名,他的妈妈是这所学校的英语老师兼年级组长。这位姓徐的老师告诉南都记者:“施懿洪很喜欢编程,他爸爸对电脑有一定的了解,也说编程是年轻一代应该会的,所以我们比较支持。”不过三年前施懿洪刚接触编程的时候,她也有过担心,“孩子一回家就看《我爱发明》,废旧的饮料瓶和纸板都不让丢,还让我们给他网购马达、电阻、热熔胶之类的,在家里拆了装、装了拆,简直创客上瘾。”后来,看到孩子能自己安排好时间,完全没有影响到学习成绩,做家长的也就不再干预。 另一个男孩叫齐文杰,平时跟外婆生活在一起,升到五六年级之后,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李婕很关注这个孩子,觉得他在编程上颇具天赋。“齐文杰因为家庭的影响,学科成绩落后,有点自暴自弃。其实,他很能钻研。”李婕说,午休时间一到,齐文杰就经常跑来机房门口等开门,打开电脑之后,边研究作品边吃午饭。他用编程软件做的小作品,在班上特别受欢迎,很多同学抢着体验、主动向他请教。在李婕眼中,编程给这个孩子带来了积极的变化。“现在我也经常引导齐文杰,让他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也要把这份韧劲儿拿出来。我希望编程能帮他排解一点困扰,变得更加开朗。” 孩子们的成长,对于李婕是无穷的动力。自从编程教育进校,凡是接到相关的比赛通知,她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生的获奖证书和作品,她都进行整理归档,也会转发到工作群和家长群。有些学生的创作,令她自己都觉得“很神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0d0eb7dcc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