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衢州人食人” 诗句新解 叶裕龙 白居易的诗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他的诗给人印象特别深刻。而之所以特别深刻,除了白居易诗的文韵优美外,还因为其在艺术特色上主题、题材高度集中,所举事例极其典型,有震憾力,如 轻 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京城任左拾遗一职期间写下的讽刺诗《轻肥》,前面七句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内臣”和“将军”们的骄屠滛逸,结尾用“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作为比照,揭露了当朝权贵不顾人民死活,极尽挥霍享受的丑恶现象。 唐代的江南道包括今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大片地区,辖53个州。白居易说“江南旱”而不是说衢州旱,是说明当年江南道的大片地区都发生了旱灾。而举“衢州人食人”是否指“旱情最重的衢州已如何如何了”呢?非也,如果所言是区区一州之衢州旱情最重,发生了人食人的惨剧,那其他地方就完全有可能会是不严重的轻旱,就可能是此灾无损大局,那还有什么震憾力呢?根据白居易的惯用笔法,此处只能解释为“连旱情相对较轻的衢州都发生了人食人的情况,江南大地旱灾的严重程度自是不言而谕了”。 衢州春夏季节雨量特别充沛,夏秋干燥之际太平洋上频频光顾的台风又给衢州送来了雨水和清凉,而强风的破坏力又被阻挡在衢州南面的仙霞山脉之外,这就是沿海省份的盆地衢州所独享的“福利”,使得衢州的年平均降水量达1500-2300mm,高于全省年年平均980~2000 mm的降水量。浙江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的6个高值区(四明山、雁荡山、乌溪江、江山港、千里岗、开化与江西交界地区)衢州就占了4个。而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少于1400毫米的7个低值区则无一与衢州沾边。不仅如此,衢州四围高山植被丰茂,流域面积广,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市近1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年总量中,地下水资源占到五分之一强,有20多亿立方米,而且盆地的地下水蓄水作用优于山区和江南其他平原地区,使衢州在最严重的干旱下仍有比其他地方更多的抗旱资源。衢州古城中几十口水井,即使在最干旱的季节,也从未见干涸过。还有最能说明问题的:衢州城中奇峰突起的孤山——峥嵘山(府山)的峰顶上,有一口至今保存完好的井名叫蒙泉井(位于峥嵘阁南20米),千余年来井水长年涌流,旱季也不例外,实为江南所罕见。在水利设施普遍匮乏的古代,这样特独的地理气候环境,造成了衢州易大涝不易大旱,即使大旱,与周边比也会是灾情相对较轻的特点。南宋152年中,衢州地方史籍记载的衢州“洪水入城”和“毁城垣”的特大水灾就有5次之多,而大旱灾则未见记载,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五代后晋时期官修的记录唐代历史的《旧唐书》中载:“元和三年(808),淮南、江南、江西、湖南、山南东道旱”(当时唐代的江南道已被拆分为江南道和江西道),而且干旱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即元和四年(809),也就是白居易写《轻肥》一诗所称的“是岁”。在“江南”这么宽广的地域上发生连续两年的干旱,其严重程度到底如何呢?这是负责向皇上建言献策的“左拾遗”白居易最想了解的。当第二故乡衢州传来了百姓因灾荒和饥饿发生了“人食人”的惨剧后,白居易忧心如焚。因为白居易13岁开始随其到衢州府任职的父亲来衢,在峥嵘山上居住、读书和写作,时间长达四年,衢州是他的第二故乡。凭着他对衢州的地理气候特点的了解,自然能得出“江南旱,最旱非衢州,衢州人食人,他地当若何”的结论。受旱相对轻些的衢州尚且“人食人”,江南其他旱区的惨景自然不堪设想。举“衢州人食人”为典型事例,用极少的笔墨说白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霍然现于纸上,让人震憾,讽刺揭露社会弊病因此更为尖锐深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1cc7eb7852458fb760b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