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王超

时间:2023-02-07 15:43: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整体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学会辨 认古今异义的字; 2、学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记”这种记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体。

2.简单通读课文,会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并能理解文中的通假字。

3.通过课文第一段学习,能知道本文写作背景及初步了解作者写作意图。

一、学生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字的拼音。

谪(zhé)守 朝晖(huī)夕阴 迁客骚(sāo)人 霪(yín)雨霏(fēi)霏 薄暮冥(míng)冥 潜(qián)形 岸芷(zhǐ)汀(tīng)兰 皓(hào)月 心旷神怡(yí) 宠辱偕忘(xié) 浩浩汤汤(shāng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由“记”古文体导入:“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例如:《小石潭记》《桃花源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核舟记》等。 2.作家作品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3.背景介绍 岳阳楼位于今湖南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许多文人学

范仲淹


士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三、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听赵忠祥老师的标准课文朗读(应注意朗读时节奏)

引导学生注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一)研读第1段。

1.对照书下注释,理解重要的词句。 词:谪守、越明年、增、制、属、作文 句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思考与讨论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2)这段文字前两句写了什么?第三句写了什么?第四句写了什么?

明确:前两句写重修的背景;第三句概括了重修时的盛况;第四句交待了写作缘由。 (二)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朗读朗读,然后学生合作解决重要的词句。

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词:夫 、胜状、晖、备、然则、极、 骚人、得无异乎 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 (l)找出本段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确:(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重点句子的赏析 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衔”“吞”字连用,化静为动,使描写的景物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加强气势,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2)这一节的写景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从岳阳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开阔的景致描写,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为结尾的议论作了铺垫。 大声朗读这两段,在熟练的基础上背诵

四、课堂小结: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五、作业布置: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1ed7b4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