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五种方法 作者:李薇 来源:《当代教育探索》2013年第12期 一、动作演示法 它是一种以直观的方法展示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变化的方法。即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亲自表演,从而品味出语言的甘味,并且从中受到感染。如《范进中举》一文有这样一段文字:“屠夫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来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段文字可谓描写得细致入微,造词精妙,讽刺意味十足,有力地刻画了胡屠户贪婪爱财而又虚伪的性格特点,那么怎能使学生很好地理会呢?教学中,笔者就采用了动作演示的方法。首先请学生回答这一段所采用的描写方法,划出相关的动词,接着请学生揣摩人物心理,进行动作的模拟表演,最后请一同学上台演出。这个学生握紧拳头一舒一缩,绘声绘色的表演,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起来,学生兴趣大增,教室气氛活跃,学生很快领会了屠户那种见财心喜、假意推入、口是心非的内心活动,体味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二、比较法 把作品中所用的词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对比、咀嚼,体会用词的准确、精美、巧妙、合适,以获得美感的方法。运用比较法,便于求同求异,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发现并掌握规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具体方式如下: 1.删除 即指导学生有意删去用得准确的词语,然后比较原句与删去某些词语后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如《孔乙己》一文写道:“大约是中秋后的两三天,掌柜正慢慢地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地算他的帐‟”。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两个平淡无奇的词语的分量与作用,笔者在教学中有意删掉了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比较、揣摩,通过比较,学生就会发现这两个词举足轻重的作用。“忽然”表现了掌柜是见到欠钱的粉板才意识到世上还有一个孔乙己的心理,反映出孔乙己是一个“多余人”的形象;“仍然”传神地说明掌柜对孔乙己生或者死的漠不关心,表现了掌柜的自私、冷漠。 2.置换 通过同义词、近义词等的替换、比较,揣摩作者的良苦用心。如《石壕吏》第一节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有位教师在教学中改为“暮投石壕村,有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吏来征兵。老汉攀墙走,老妇出门看”这里就替换了几个字,学生通过比较揣摩就会发现原文好,“夜”字表明是黑夜突袭,老百姓没有防备,可以抓到人,可见手段狠毒。白天到处抓人,抓的人不够,夜里继续抓,所以“夜”子用得好。“捉人”二字带有强制性,有暴力倾向。“逾”字表现老人拼死逃命的情景,而“攀”体现不出这样的特点。通过置换,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深藏的感情。其实,教材中有许多词语置换的练习题,对这样的练习题,我们不要放过,要引导学生比较、揣摩,体会用词锤炼、表达确切等特点。 3.辨析 即通过同义词的辨析,探求词义的不同。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写鲁达为金氏父女筹措盘缠,便去身边“摸”出五两银子,李忠是去身边“摸”出二两银子,史进去包裹取出一锭十两银子。为了探求词义的不同,教师启发到:“这里一摸一取,就把三个人物的性格刻画出来了。请同学们想想三个人物性格有何不同?学生思考辨析就会体会作者用词的用心。同样是摸,鲁达是倾其所有,重义轻财,李忠小家子气,做事很不爽利。史进之取,大方爽快。 三、朗读法 这是品味语言获得美感的途径之一。即通过朗读时的音调、重音、速度、停顿,准确地表达出文章的内涵,传出原文的情趣,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愫和作品的意境。臧克家的《有的人》开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句一开头就提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人:一种人虽生犹死,一种人虽死犹生,那么怎样突出这两者的截然对立,怎么表达出赞美和鞭挞的不同感情?指导学生时,笔者就采用了以下方法:首先请同学自己进行朗读,然后进行指正示范。读前后两句运用了不同的音调,第一句用了蔑视的口气,后一句充满了豪迈的感情。在“死”和“活”两个词前面都用了停顿,速度稍慢,而且“死”和“活”都用了重读。这样效果就突出表达出来了。 四、融合法 即把词句融入作品中,与具体的语境相结合,从而细细体味的方法。如《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如果不联系上下文,很难正确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也不能品味出作者包含其中的极为愤慨的感情。再如,《我的老师》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这里的“狡猾”一词显然不能用词典上“诡计多端,不可信任”来理解。这里的“狡猾”一词含有调皮、机灵的意思,表现了一个小学生受责备时揣摩教师的心理活动。“狡猾”一词把一个小孩当时复杂、纯真的心理表达得极为细腻、生动。综上所述,有些词句,仅从本身看是难以分析的,但一旦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相结合,就会产生特有的效果,利用这种方法品味语言,能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体察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五、评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它是指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抓住精彩部分或传神词语进行要言不烦的评点,在此,评点还包含点拨评析之意。品味以细嚼慢咽为特征,以感受体会为标志,以自悟自得为指归。为此,笔者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反复品味,多作品味,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对课文中一些精彩语句、传神词语要作圈点、批注,作一些要言不烦的评析。但从检查反馈来看,有几方面学生做的还不够好。为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有的放矢采用了点拨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评析。 1.注意细节的评点 细节往往是不为人知的细枝末节,看似无关宏旨的闲闲之笔,学生阅读时常不留心,浮光掠影。但细节的内涵与主旨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在表现人物方面有突出的作用,可谓“秤砣虽小压千斤”。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品味细节的语言,使学生获得由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思维愉快。教学《范进中举》一文,在了解胡屠户这个人物时,同学们往往只注意屠户前后不同的语言,而忽视了一些细节。于是笔者启发道:本文前面写“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结尾“屠户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去了。”治疯这一情节中,“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些对刻画胡屠户的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体味一下这些话中用词的妙处,并写出评论意见。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有个学生对这两句话作了这样的评点:“开头结尾的对比,显示了屠户前倨后恭、贪财卑微。”“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中的一个“扯”字就刻画了屠户的谦卑之态,再加上“低着头”的动作和“几十回”的补充说明,更显示了心灵的卑劣,敬重恭维实在令人肉麻。全文描写可谓处处精彩,处处传神。 2.注意隐含语言的评点 课文中常有一些“话中话”、“言外意”、“弦外音”,这就是作者的隐含性语言。隐含性语言信息量大,表达内容多,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启发。如《竞选州长》这片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偃旗息鼓,甘拜下风,我够不上纽约州长竞选所需的条件。”这句话学生大多没有留心,于是笔者启发道:结合上下文,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其言外之意是什么?有何作用?”学生思考讨论评出:课文第一段以明确指出“我”声望还好,生平没有干过一桩可羞的事情,这样的好人“够不上竞选所需要的条件”那么言外之意是:够条件的就只有那些对各式各样可耻的罪行都习以为常的坏蛋了。这是对美国所谓“自由竞选”和“民主政治”的讽刺。这样,学生通过品味就能体味出本文幽默、讽刺的艺术效果。此外,赏析人物语言还要特别注意读懂它的潜台词。潜台词就是台词包含的深一层意思,也就是那词句的本质。只有注意潜台词的理解,才能读出味来。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抓好语言品味这一环节,有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把握文章的表现方式。通过这种训练,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增强语感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阅读、写作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1f260436edb6f1afe001f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