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诸候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 (一) 1、 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 国纷争列国纷争 2、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列 华夏认 与(二) 1、 春秋时,中原各国称华夏,由于频繁的往来和密切联系,戎狄蛮夷有了华夏认同的观念。 同 华夏认同 2、 战国时,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广泛。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1、 (1) 农业技术:铁家具使用,牛耕推广(春秋时期,小农经济产生,以家庭为单位, 农 业 (2) 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一) 经济发展 2、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 工商业 1、 (1) 战国时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背景 (2) 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展开改革。 2、成效: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 ① 经济:铁犁、牛耕使用推广,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1) ②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王室衰微,各诸候争霸,需要富国强兵。 背景 ③ 思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法家学说成为变法理论。 (2)内容 领域 内 容 积 极 作 用 二、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经济发展经济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与变法运 统一度量衡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动 (二) 3、 军事 奖励军功,剥夺限制贵族特权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变法运动 商 政治 普遍推行郡县制 取代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鞅 变 建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强化了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 司法 法 制定秦律,轻罪重罚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文化控制 的经济实力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习俗 发展小家庭生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 (3) ① 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评价 ② 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①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埋下了土地兼并的祸根。 (4) ② 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局限 ③ 文化高压,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① 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②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1、 ③ 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背 景 ④ 文化: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 ⑤ 统治者政策:各国统治者出于竞争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 2、派别及思想 三 百 家 争 鸣 派别 儒 家 代 表 孔子 (春秋后期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 语》) 政治思想 思 想 ① 核心观念“仁”② 统治者要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③ 克已复礼,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① 有教无类,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② 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① 创办私学 ② 整理文化典籍《诗》、《书》、《礼》、《易》、《春秋》 教育思想 文化贡献 孟子 亚圣 荀子 ① 政治:仁政 ② 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 性善论:性本善,人性善。 ① 君舟民水论 ② 性恶论 :人性恶 ③ 隆礼重法 ① 本原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② 唯物史观:天人合一。③ 辩证法:事物存在着想到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物极必反,柔能克刚。④ 政治:无为而治,甚至取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 崇尚逍遥自由 金水木火土五行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念,中国古代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主张改革,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君主集权。(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道 家 阴阳家 老子(春秋后期道家学派创人) 庄子 邹衍 墨子 韩非 墨 家 法 家 3、 意 义 ①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② 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后世中华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20eaae105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