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 注释 ⑴“东风”句:语从陶渊明《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化 出自唐代卢纶的《长安春望》 出。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⑵草色:一作“柳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春生 一作:春来) ⑶春生:一作“春归”,一作“春来”。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⑷川原:即郊外的河流原野,这里指家乡。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译文及注释】 ⑸逢世难:一作“多失意”,意即遭逢乱世。 译文 ⑹秦关:秦地关中,即长安所在地。 东风吹拂,微微春雨洒过青山;登高远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 【赏析】 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冬去春来,江上舟来舟往,又有几人得 此诗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以还家。 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长安城外,河流原野,纵横交叉,始终延长到天涯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阙参差错落,覆盖在一片残阳之中。 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却望”,是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城。“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剧烈对比,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 第 1 页 共 3 页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简单感情。 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两句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消失,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艳羡之意。“大历十才子”擅长描写微小的心理情态。(《小澥草堂杂论诗》)他们伤时感乱的心情,常通过“醉”和“梦”表现出来,像“我有惆怅词,待君醉时说”(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别后依依寒梦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送冷朝阳还上元》),“宿蒲有归梦,愁猿莫夜鸣”(钱起《早下江宁》)等等。他们写醉,是由于糊涂时感到苦痛而无奈,只有在醉中才会略微得到解脱。写“梦”,是感到时代动乱,浮生短促,或者想在梦中召回一些因战乱丢失的美妙事物,这种心情相当悲伤、微小。 颈联又转入写景,仍旧景中含情。“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行见,远不行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覆盖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丽,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受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年轻,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沈德潜说“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的确如此。 金圣叹批后两联(后解)云:“‘川原’七字中有很多亲故,‘宫阙’七字中止夕阳一人。‘谁’便是很多亲故也,‘独’便是夕阳一人也。不知唐诗(之)人,谓五六只是写景。”(《金圣叹选批唐诗》)认为五六句不是纯粹写景,而与七八句的抒情亲密关联,分析得相当精辟、透彻。 这首诗中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之情。诗体现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沈德潜《唐诗别裁》用这首诗作例子,将大历诗与盛唐诗进行了一番比较:“诗贵一语百媚,大历十子是也,尤贵一语百情,少陵摩诘是也。”并说这首《长安春望》“夷犹绰约,风致自然 ”。这种“阴柔之美”,主要表现在诗中浓重的悲伤心情。诗人感乱思家,眼中所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24761f561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