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修辞手法 一、比喻,也叫打比方。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如同”“好似”等。 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其一,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如同”等。 其二,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用“是”“变成”“成为”等比喻词连接。如:草原变成了一块无边无际的绿色地毯。 其三,借喻,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有喻体直接代替本体进行叙述。如:两只小虫都沉没在松树的黄色眼泪里。 1.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2.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3. 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二、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再如:大海啊,你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 1. 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2. 绿油油的草被风吹弯了腰。 3. 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 4. 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三、夸张。就是把所描述的事物,故意夸大或者缩小,这样更加鲜明突出,令人印象更深刻。比如有句古诗叫“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就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是扩大的夸张。“这巴掌大的地方,根本就不能住人”,这个夸张是缩小夸张。还有一种夸张叫超前夸张,比如:你寄来的核桃还没收到,我已经闻到它的香味了。 1. 天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夸大) 2. 班级里静的连针掉都能听得见。 3. 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缩小) 4. 玻璃干净得能当镜子. 5. 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夸大) 四、排比。排比,顾名思义,要成排,一句话就没办法排比,至少三句。 1. 校园是温馨的家,校园是知识的海洋,校园是人材的基地。 2. 花儿开放了,是太阳的笑脸;花儿开放了,是春天的脚步;花儿开放了;是姑娘的笑脸;花儿开放了,是甜美的思念。 3. 下课了,同学们到操场运动,有的跳高,有的跳远,有的跑步。 4. 成功是一种喜悦,成功是一种轻松与快乐,成功更是一种用语言无法形容的滋味。 5. 到处都有您的光辉,到处都有您的声音,到处都有您的足迹,到处都有您的关心。 6. 公园里,人真多啊!树真绿啊!花真美啊! 五、对偶。这个比较容易,我们早就知道了对对子,那就是对偶。比如:东南西北,春夏秋冬;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对偶,过年贴的春联都是对偶句,古诗里对偶句很多。 六、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让好得更好,坏的更坏,突出出来,加强表达效果。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的很,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2.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 这个字最简单又最复杂,最通俗又最高雅,最浅易又最深奥。 七、反复。连续反复就是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反复就是出于表达需要,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者句子。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 坚持!坚持!胜利就在前方。 八、设问。设问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设问都是有问有答的。 1.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那清翠的山林里。 2.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把课本借给他了。 3. 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九、反问。反问其实是不需要问,就是肯定的意思,只不过是为了加强语气。反问只问不答,因为不需要答。 1.我们小学生,难道不应该搞好学习吗? 2.难道我们可以浪费时间吗?就是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3.你好好想想难道他那种行为是错的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282f17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