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xc2

时间:2022-08-02 04:04: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道德的定义: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 道德的特殊本质

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主要表现为:①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具有特殊的规范性: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道德规范只有在为人们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内心自愿”时,才能加以遵守得到实施。②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重点)。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同时,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职业道德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什么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①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③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20011025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义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

①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②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③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④要文明竞争,友好写作。⑤要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复杂性、向师性、主客体双重性劳动对象的向师性:1教师是学生获求只是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榜样(2)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这种向师性具有不同的特征(3)教师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4教育象的这种向师性要求教师必须从育人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为人师表) 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

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但这一对象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人在接教育时是有选择的,这与消极地接受劳动者地任意加工有本质地不同。②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地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地,又是作为教育劳动地主体出现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要受自己意识的支配。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主动一方,接受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③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只有当教师的教育引起学生积极肯定的反应时,教师的要求才具有积极的价值和作用。所以教师劳动的效果、成效,不只是取决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努力和能力。教育劳动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师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使教师劳动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艰难性。 如何做到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

1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2教育教学的内容必须具有创新性(3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必须具有创新性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新年、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精髓和内核包括学术自由精神、独立自治精神、科学神与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理性批判精神 独立自治指大学作为一个法人团体不受国家、会及任何其他势力的控制和干预,有权自由、主的决策和处理学校内部的所有事务。

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建立和宏扬大学精神对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和意义?)一、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一方面要以“育人为本”,不偏离教育的的本真意蕴:另一方面要以“学术”为中心,才不动摇大学存在的根基。二、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大学教师在享用学术自由的权利的同时,必须意识到自己对国家社会和民众所担任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要求大学教师必须要珍视学术自由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求大学教师要清醒地把握和审慎地使用这种权利。三、树立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大学教师必须要积极

投身到现实社会的变革和实践中去,把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一方面要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以知识权威的身份更主动的参与到社会决策中来,一般使自己在社会发展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同时要努力实现真理的实用价值,注重将科研成果想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借助于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技术力量为社会和民众带来更多的实际利益。四、要有崇高的学术追求和独立的学者人格。既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积极主动的介入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职责,又要与社会保有心智上的距离,远离急功近利的浮躁和浅薄。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书育人原则、为人师表原则、教育公正原则、法从教原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教书育人确立依据:①是教师的基本职责。②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教学的过程必然也是育人的过程,教好书要求育好人,育好人是教好书的保证。③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贯彻的要求:①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②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③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为人师表 确立依据:①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②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③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④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工作态度不仅影响学生,而且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要求:①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②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③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④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教育公正

确立依据:①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 ②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③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贯彻要求:①爱无差别,一视同仁②实事求是,赏罚分明③长善救失,因材施教④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高校师生关系的体系:伦理关系是最高层次(师生代际关系模式,师生朋友关系模式,师生代际—朋友式关系模式);法律关系是条件;管理关系是核心;心理关系是重点;人际关系是重点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1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2)高校师生关系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3)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4)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

协调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 一、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①在教育过程中应寻找适当的“切入点”或兴奋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教育目的。②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教师悉心指导,真正把学生置于教育主体的位置。③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学生成才地重要前提,教师有效实现教育教学地需要。①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地基本要求。②对学生个性(心理、性格、气质和专业特长的独特性)的尊重。尊重学生个性,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

三、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 ①关心学生应既关心学生学业,关心其思想道德,既关心其交往和活动,也关心其生活与健康。关心学生是教育和培养师生感情的需要。②多种途径深入了解学生:扩大与学生的交往范围;应尊重师德规范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公正无私。③应理智把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保持适当的距离。

四、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 ①严格教育出发点是爱护学生,这又是教师对自己职业的高度忠诚所产生的对工作对象的一种极端负责的感情。从学生角度,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需要。②原则:严而有理(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和接受能力应有一个正确估量);方(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有办法促使学生乐意去接受,确实执行);恒(长久坚持)

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一)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1)诚实守信(2)公平竞争(3)讲求效率(4)努力奉献(二)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三)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四)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五)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六)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

师德修养的过程:1、提高师德认识(前提和基础)2、陶冶情感(中介)3、磨炼意志(中介)4坚定信念(关键)5培养行为和习惯(结果) 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一、关心集体。

真实的集体真实的集一概念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的。按照马克思关实的集体的思想,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人利于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 ②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来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互制约、相互补充生共长的关系 1方面人的价值创造益增长和需要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2一方面,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真实的集体是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 二、尊重同事。

三、团结协作。 维持性团结协作:主要是保持以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不伤和气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为了保持既有的表面的和谐关系,有意见不敢或不愿意提出,反而使矛盾日积月累。发展性团结协作主要是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教师同侪之间为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主动沟通,有问题时,愿意、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题在当面,寻求和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

四、有益竞争 A必要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B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①竞争手段必须符合道德。②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③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a高等教育如何进行改革,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b高等学校培养新型的大学生需要开拓进取、于创新的精神来创新教育模式。 c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科学研究需要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科研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学术性是大学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既是高校教师不可推卸的职业责任,也是其立身之本

一、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应做到“六敢”:敢想前人或他人未想过的研究课题,敢想前人或他人未想过的事业;敢说前人或他人未说过的研究课题,敢说前人或他人未说过的事业;敢做前人或他人未做过的或未做完的研究课题,敢做前人或他人未做过的事业;敢为,即敢于和善于克服一切困难去探索真理,发明新的物品;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修正错误;敢于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 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实事求是、治学严谨表现在以下方面:①课题要有科学价值;②资料收集要客观、准确、全面;③在研究过程中,要消






除主观偏向,尊重事实,不先入为主。此外,高校教师在科研时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这也是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要求。④反对学术腐败。当前,学术腐败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伪造或是拼凑包装;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大搞不正之风。⑤建立学术规范。

三、配合协作,优势互补①增强合作意识②分工协作③优势互补

四、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①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学术民主的前提,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②开展学术讨论与争鸣是学术民主的关键。③防止学术垄断是学术民主的保证。④提携后辈是学术发展的基础。

学术腐败产生原因:一、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的影响等;二、学术界自身而言,建立和完善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三、从学术和学术人员来说,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的诱惑;四、从监督和惩罚机制上看,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位也是我国学术腐败未能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术腐败的表现1)抄袭剽窃(2)伪造或是拼凑包装(3)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4)庸俗的关系网和金钱腐蚀

学术腐败的危害是巨大的。具体表现为:对学生的危害,对学术研究的危害,对我国科学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危害。清除学术腐败的措施: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有赖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见效。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

1)诚信、公平竞争与效率、风险是基本道德原则(2)正确处理好享有权利与应尽义务的关系。3)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4)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5)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到的关系6)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



新时期师德修养的要求 一、学习与实践结合。 二、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1关系:他律指道德主体在接受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受动的位置,其意志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驱使,把追求和道德之外的目的作为行为准则。自律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

行动。他律和自律是大学教师道德修养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但是两者又有相互关联作用。这种关系表现在他律师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经过他律阶段的不断积淀、发展、提升,渐而转向自律。

2意义:①他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外在动力。②自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③师德修养重在自律。

3)在师德修养过程中,重视他律阶段的积累和发展。

4)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 5)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

三、品德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1)服饰:冷暖色适宜,和谐得当;款式合时,展示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张扬个性;朴实自然,整洁宜人。

2)语言:健康文明富有思辨性;规范简介富有逻辑性;准则生动富有幽默感。

3举止:仪容端庄潇洒和蔼可亲;沉稳大方,行为得体;积极践行公德,讲究礼仪。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原则: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人的目的是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终目的。因而教育伦理中的“至善”----人(包括类)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成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一、是指看作为评价对象的道德行为和品质是否符合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地发展的要 二是以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品质是否有利于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为标准 三是要求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品质能够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1引导

性原则(是从师德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通过循循善诱,使受教育者明白事理,转变情感,到心悦诚服)2内化性原则(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注意使外在强制转为内心信念,自觉自愿地指导自己的行为)3认知与实践想结合的原则(把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统一起来)4 差异性原则((注意教师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作好个教育重视解决个别性问题)5连贯性原则(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规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28764f9770bf78a652954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