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体三维”的语文教育回望与前瞻

时间:2023-04-12 04:06: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于一体三维语文教育回望与前瞻

作者:邵克金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21年第35

徐林祥教授的新著《语文教育回望与前瞻》是刘国正、曹明海两位先生主编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名家论语文丛书之一,近日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数十年语文教育研究代表性成果的系统呈现。全书有三个重要特点:

一、坚持语言本位,提出了一体三维这一具有全局指导意义的语文

徐林祥教授坚持叶圣陶提出的语文就是语言这一命题,从语言学的视角剖析了语言、语文、语文教育语文学科建设及相关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体三维语文观:一体语言这个本体,三维即语言的三个对立又统一的维度: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语言-”“语言形式-语言内容语文教育就是包含这三个维度的祖国语言教育。徐林祥教授指出: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将祖国语言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也即中华民族通用语言的教育,列为语文教育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养成学生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和习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3

一体三维语文观值得学界重视。尽管语文教育是多学科支撑的综合性教育,但其中具有根本支撑作用的主体学科无疑当属关于语言规律及运用的学科。以人为中心,语言内接思维,外通文明。文章”“文学”“文化都是语言的滋生品,是语文课程学习的内容。徐林祥教授在多篇论文中对语文就是言语”“语文就是语言文章”“语文就是语言文学”“语文就是语言文化等偏颇观点进行过抽丝剥茧般的批驳。

三维是个对立统一体,都说语文教育具有综合性,但它是什么的综合?怎么综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语文教育包含三维中的六项内容。以一篇文本的教学为例,我们在学一篇文本时,总是需要从其中学习到一些字词句篇等语言(狭义)知识,又在语言(狭义)知识的基础上试图理解文本(语言运用的成品,言语),进而扩展我们的认知,增强我们理解(听读)、表达(说写)的能力。但语文教育该如何把这六项内容落实好,该如何处理各维度的主次关系,进而如何完善语文教育的内容,是语文教育界仍需加强研究的。三维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方向。比如,就语言-言语这一维度而言,语言是更为根本的,一个人是不可能脱离语言而直达言语的。然而,母语教育又不同于外语(二语)教育,正常的学龄儿童都已经具备了相当水准的母语能力(主要是口语能力)。所谓的语言三要素(语音”“”“语法),他们语音语法两要素已基本习得并已内化为自然的能力;词汇要素的掌握虽比较薄弱,但也有了相当的词汇量。因为母语能力是一个正常人的本能,语文教学中更直观的呈现是教学言语行为(如怎么听、怎么说、怎么读、怎么写)和言语作品(如作品的内容是什么、怎么理解)。但事实上,我们无不是在既有的语言能力基础之上培养言语


力,又在言语学习中进一步建构语言能力,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忽视语言这个根本,一个人对言语的学习和理解是很难有深度的。比如,鞭笞基本上人人都知道是的意思,但如果不细究这种初始义中所含的打的场合(大庭广众之下)、打的形式(衣不蔽体)、打的对象(不下庶人,用于知识分子)等语言知识,我们是很难深刻理解笞之为言耻也这句话的。语文教育历史上有过多轮对语言知识教学的批判,然而,从语言-言语这一维度看,母语教育的关键问题并不在于是否需要教语言知识,而在于教哪些和怎么教语言知识。

二、结合教育学规律,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方面的重要问题 基于一體三维语文观,徐林祥教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目的任务、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等语文教育的基本问题做了精辟论述,建构了语文教育的基础学理。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徐林祥教授指出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等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论述的不足,肯定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性质的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类似的观点,徐林祥教授早在21世纪初就已多次撰文提出了,这是一体三语文观的必然认识。

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及构成要素,徐林祥教授强调:语文课程负有教学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性质,具有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价值取向。”[1]92尽管语文课程目标的构成要素是多样的,但语文课程诸目标中,偏重形式的语文知识发展目标和语文力发展目标,是语文课程的特有目标,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直接目标显性目标……智力发展目标和偏重内容(实质)的德育、美育目标(也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共同的目标,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间接目标隐性目标’”[1]96。这提示我们,语文课堂必须处理好各目标的主次关系,切勿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

关于语文教材建设,徐林祥教授结合叶圣陶的语文教材建设思想,就教材的选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单元组合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设思路。

具体到语文教学,徐林祥教授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辅相成”“听说读写协调发展”“习得与学得相结合”“积累与运用相结合”[1]295等五条基本原则,这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阅读与思考、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教学等,书中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给出了操作方案。

三、史论结合,展现了作者以史为镜,开拓创新的学术研究风格


对于语文教育史,作者提出要有发掘经典、阅读经典、超越经典的态度。徐林祥教授多年来深耕语文教育史领域,取得了很多突出成绩,形成了史论结合的研究风格,本书也具有这一特点。全书从历史学的视角梳理了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实状况,反映了作者对语文教育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未来走向的思考。

徐林祥教授对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语文学科建设等重大问题的论述都基于扎实的史料梳理和评析。

语文课程方面,分析了语文课程的历史发展,让读者透过语文课程名称更迭的表象认识语文课程与社会发展变革间的复杂关系。对语文课程目标百年嬗变的分析,通过丰富的教育政策文献让读者看到不同时期语文课程目标的异同,从而引发读者注意丰富而复杂的语文课程目标构成要素中哪些是可变的,哪些是不变的。在语文教学方面,对20世纪语文教学思想上形实之争”“文道之争”“科学与人文之争等重要论争做了评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在语文教材方面,介绍了古代及现代语文教材总体情况,评析了语文教科书的百年变革历程与编制方式的演化。在语文学科建设方面,论述了现代语言学理论与语文教育的对接融合情况,从语言学与语文教育对接的视角评析了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给出了语文教育的语用转型思路。书中对当前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美育学的学科性等热点问题也做了学理探讨。 书中还对叶圣陶、朱自清、吴天石、顾黄初、于漪、洪宗礼等六位现代语文教育名家的成长历程及学术贡献做了介绍,他们的专业激情和学术成就堪称楷范。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徐林祥教授认为:中国语文教育应当走民族化、科学化、现代化相结合的道路。即,要认定教学中华民族通用语言的性质,要遵循汉语文教育的规律,要适应未来社会对国民语文素养的需求。[1]428

全书史料丰赡、内容全面、论述严谨。既有理论思辨,又富有实践启迪,可为广大语文育研究人员与教学工作者提供启示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徐林祥.语文教育回望与前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2a07df6c4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