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启功先生讲“猪跑学” 作者:于翠玲 来源:《中国教师》2006年第05期 启功先生作为学术大师,其学问之广博令人叹为观止。但先生有一件心事未能了结,这就是将所讲授的“猪跑学”课程整理成书。所谓“猪跑学”本来是先生自谦之语,先生风趣地说:“北京民间有一句谚语,对知识不足、发言错误的人批评说:他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吗?我称这些最浅近、最常见的知识就借用这个谚语的名称叫它‘猪跑学’。[1]”据钟少华老师说,启功先生在病重昏迷前几个小时,还跟他谈到“猪跑学”。先生念念不忘这门课程,究竟想留给学生哪些东西呢?我这里只能谈谈自己听课的体会了。 其一,讲授基本常识。开设这门课的初衷,应该是鉴于文献整理以及社会上经常出现的许多常识性错误。启功先生说:他曾经和金克木谈到“猪跑学”,“金先生拍案称快,以为现在这种毛病,可能出于几项原因;一是中学读物包括课本中缺少有关这方面常识的教导,二是到了大学本科时课程和讲法都向高处追求,常识方面的问题容易列入‘早已讲过’的范畴,到研究班的硕士、博士时间,追求的方向和选择的研究课题,距离更高更远,因而越发地缺少这方面补充注意的机会。金克木教授也提出他自己如何增强研究生常识的方法。”由于经常纠正学术“硬伤”而被称为“学术警察”的吴小如先生,曾专门写文章“要积极弘扬启老所讲的‘猪跑学”’,甚至大声疾呼“安得许多启功到各处多讲些‘猪跑学’?”[2]可见,先生曾经认真探讨过如何对研究生讲授文化常识的问题,也得到了几位老教授的赞同。 启功先生还说:赵朴初等先生“想到祖国的历史文化的重要,作为常识,自幼年即应学习了解其轮廓,所以联合几位朋友,向教育部建议中学宜设一些传统文化的常识课程,即蒙批准,足见这个建议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吻合的!”[3]这也说明了老一辈学者对向学生传授中国文化基本常识的重视程度。 其二,强调学问贯通。先生本人自幼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通识”教育,他本人的学术论著涉及书画文献考据、文字、音韵、文学、文献整理等学科领域。但先生过去为本科生讲课时,很受“把某一课程切割成若干段”的约束,“在这种体制下我是有力使不出来。严格地说,我哪个学科都不属,更不用说属于哪个学科的哪段了。”[4]改革开放后,先生为研究生授课,终于有了整合其知识结构,进行“通识”教学的机会。他一直在考虑以一个什么样的名目,来囊括这些无法切割的知识,又合乎现有的学科设置。他最初“曾以诙谐的语言将这些知识称之为‘猪跑学’”,后来确定为“文史古籍整理”。 先生在课程导言中解释:“所谓‘文史典籍整理’,包括自古至今的文学、历史各种书籍的阅读、校订、研究,既包括历代名家的诗歌、词、曲,也包括史类的书。”先生强调“本课程兼包文史,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优越性”。[5]而以文史古籍整理为对象,涉及的知识学科是多方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375b419be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