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时间:2023-02-01 05:42: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宏观经济学发展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金融学院08金融一班 陆海艳 学号20082407



一般来说, 宏观经济学是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资本主义整体经济活动的。如爱德华·夏皮罗提出“ 宏观经济学考察的是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包括国民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总产量和资源的总利用量是如何决定的, 及引起这些总量波动的原因是什么。”保罗· 萨缪尔森认为“ 宏观经济学论述整个经济的行为或经济生活的宏观总量。它研究的是一国产出、就业、失业和价格的总水平。 20 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是丰富多彩的。20 世纪产生的经济学说和流派之多超过了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来的任何一个世纪。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特别是自1969 年以来每年一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使得西方经济学的影响覆盖了全世界。20 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不但影响着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而且也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活动。

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说史的角度看,宏观经济学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为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二阶段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30年代,即从早期宏观经济学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产生这一时期;第三阶段以1936 年凯恩斯《通论》出版为起点,20世纪60年代,这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时期;第四阶段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是现代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时期。 二、宏观经济学发展的特点

概括起来,20 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宏观经济思想与经济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综观整个20 世纪,我们不难发现,当经济活动中出现某种新的经济问题时,西方经济学家们首先直接用现有的经济理论来进行解释;当这种理论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或现实。向经济学家们提出挑战并推翻现行的理论时,就会激发新的经济理论产生或旧的理论被修改,由此引起宏观经济学中的“旧派”与“新派”的争论。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有助于解决不同经济学流派之间的分歧和争论。进而,也为不断出现的一系列经济问题找到了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2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心由英国转移到美国。20 世纪的宏观经济学产生于英,产生于英国的剑桥大学,凯恩斯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可以说,20 世纪前半期,英国是宏观经济学的“思想库”和研究中心。在20 世纪前半叶,英国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经济学家及其学说,如希克斯、罗宾逊夫人(Joan Robinson) 、庇古、米德(James E.Meade) 哈罗德(Roy F. Harrod) 、卡恩( RichardKahn) 、罗宾(Lionel Robbins) 斯拉法( PieroSraffa) 斯通(John Richard Nicholas Stone) 等。当时的美国经济学家大多只是凯恩斯思想的学习者和追随者。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心移到了美国,美国取代英国成了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也就随之移到了美国。这是因为经济发展领先,经济问题的出现和研究手段也必然领先,由“问题导向”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也自然领先。经济制度和经济环境是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发达经济学只能产生于发达的经济,落后的经济不可能产生出先进的经济学

3、向古典传统复归。自20 世纪60 年代的货币主义开始,古典传统逐步得


到恢复,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则进一步把古典传统发扬光大。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的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是20 世纪上半期凯恩斯主义与古典经济学之间的争论演。90 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关注程度大大超过对经济周期问题的关注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向古典经济学回归的趋势不但出现在20 世纪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在20 世纪西方非主流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考虑到以科斯、诺思、威廉姆森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特色和基本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向古典经济学回归是整个西方经济学20世纪发展的大趋势。

4、出现了融合化的趋势。经过20 世纪下半期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争论和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争论,西方宏观经济学已经出现了融合或综合的倾向。这种融合有了许多征兆:理性预期假说最初是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说之一,如今这个假说也被纳入新凯恩斯主义体系。这种融合化的另一种表现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融合。这种融合肇始于“理性预期革命”,卢卡斯等人力图根据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效果。 三、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

宏观经济学普遍地引入中国已有近20 多年的时间,其中经历了批判、部分吸收、全盘吸收、科学借鉴等曲折的过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有用性以及如何运用等问题尚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只有在对现代西方经济学整体掌握和精髓吸纳的前提下,才能谈到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全面发展。目前在我国,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和运用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值得引起高度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

1) 把宏观经济学当成是“宏大的、包罗万象”的学问,这是一种误解。2) 一些微观经济学的问题“宏观化”了。3) 把一些本属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长期问题”扯进了宏观经济学的范围。4)把一些制度经济学的问题与宏观经济学混淆了。

宏观经济学是在给定的经济制度条件下,在经济长期增长的背景下,研究某一较短时期内的由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决定的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缩小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我国在引进西方宏观经济学先进观点之前,应该对西方经济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结合中国实际,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这样,才能真正为我所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37cc639376baf1ffc4fad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