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方法

时间:2023-04-03 22:28: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论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方法

张宇心

哲学091 5000309033

一. 胡塞尔现象学的创立基础和根据

胡塞尔现象学是在德国哲学家、理学家布伦塔诺意向性心理哲学的影响下创立的,布伦塔诺认为心理行为的意识与该行为对象的意识是同一现象,而胡塞尔则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意识经验的内容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而是与二者相关的意向性活动。

胡塞尔曾在《回忆布伦塔诺》一文中说:“从布伦塔诺的讲座中,我获得一种信念,它给我勇气去选择哲学作为终生的职业,这种信念就是:哲学也是一个严肃工作的领域,哲学也可以而且必须在严格科学的精神中收到探讨。”胡塞尔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具有最根本的可能性的哲学,也就是说,它不以任何预先假定为前提。致力于追求明晰性和确定性的激情,似的胡塞尔从数学转向了逻辑学,又从逻辑学转向了哲学并且进一步从一般的哲学转向了作为一种特殊的现象学。因而,现象学是一门没有预先假定的科学。对于胡塞尔来说,现象学中知识的唯一来源是内在材料的自明性,也就是直观的能力。也就是说,现象学的方法就是描述事物是如何向‘我’展现的。 二.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论内容

为了使得哲学成为一门严格的科学胡塞尔认为必须要有方法论上的保证。因此,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现象学方法论,主要有本质还原方法与先验还原方法。

前面也提到,现象学是一门没有预先假定的科学因而为了达到真正的排除假定,必须要进行一种更为基本的还原,或称悬搁、现象学还原。悬搁是现象学还原方法的必要环节或必备条件,它是一种家括号,或把各种关联彼此区分开,把对存在的判断加以限制,既不否定也不肯定暂不表态,然后对剩下来的东西进行直观,对直观的东西进行分析和描述。这样就做到了不以预先假定为前提的方法论,为现象学研究找到一个可靠的开端和起点。

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方法也经常被总结为“回到事物本身”也就是回归看得见的直观的认知方式,回到真正直接自明、不可怀疑的东西的认知上来,胡塞尔通过“悬搁”的概念,表达力他对未经考察而相信事实存在的“自然态度”的不信任。

本质还原方法也叫本质直观,其基本原则即“面向事物本身”塞尔认为,要认识世界的真理,我们还必须摒弃一切经验之外的东西,把事物还原为我们的意识内容。一切外在的事物都必须转化为存在的意识对象。把经验对象的给予物还原为现象本质的过程即“本质还原”本质的还原方法就是在直观的过程中,排除任何有关客观存在性的判


断,始终保持其自身不变的东西,即从直观个别事物的本质开始,从个别事物中还原出一般本质,才能使真像清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能获得真理。

先验还原方法是一种更完全更彻底的还原。与本质还原不同的是,本质还原只要求部分悬搁,只要求悬搁认识对象存在的观念,而先验还原则要求在认识对象存在信念进行悬搁的基础上,还要把有关认识的主题在世界中存在的信念也悬搁起来。在这之后,只剩下“纯粹意识”“先验”中的“先”指的是逻辑在先的意思,即指先验的东西比经验的东西更先得到证明。它是对本质还原方法的一个补充和升华,先验还原的过程就是通过内在的意识或思维从一种实体的存在转化为一种先验的存在,这使我们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存在。在先验还原方法中,“先验自我”无疑是先验还原的最后结果,这个“先验自我”经过了彻底的现象学还原,没有依托任何预先假设而得到的,因此,“先验自我”就成为绝对可靠的现象学的基础,找到了这个基础,之后就是要从这个“先验自我”出发,去构造其他的一切,也就是去建构上文提到的我们在现象学还原中暂时悬搁在‘括号’里的存而不论的东西。

三. 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方法论之内涵及意义

通过现象学还原,胡塞尔把那种有关世界是自在地、客观地存在的观点还原为世界是相对于先验的主体而存在的观点,先验的还原是一条通向先验的主观性的道路。他揭示了世界并非是外在于人的存在,而是一种属于人的存在,是一种意义的存在,是以一个给予意义的意识的存在为前提的。因而可以作这样的解释,所有那些自然地存在的东西,都只是为我而存在的,它的任何一种意义都只是对“我”才有效的。

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方法对于人类社会以及哲学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方法纠正了人类在认识世界认识自身时扭曲的认知能力,从主体上就不自觉的带着一些经验的、自以为理所当然的有色目光和态度,从客体上也有被附着在上面的现象和歪曲的假象,而现象学还原方法从主体和客体上都避免了这种扭曲和误解,从而重建人类认知的能力,恢复本真自我的存在,达到绝对本质,为我们的认知能力提供了恒久的提升空间和使得真理更为清晰自明的方法论

其次,在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方法论过程中,一直都强调着主题自我的先验性,这种强调自我的思维模式,鼓励一切从自我做起的创新勇敢的精神,不为事物的表面所蒙蔽,勇于探索新知,不被经验所拘束而固步自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383730e581b6bd97f19ea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