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无为庐剧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调查 作者:孙玉楼 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14期 摘 要:庐剧作为安徽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流派分为东路、西路、中路庐剧。其中,东路庐剧流行于芜湖、无为、宣城等一带。本文选取无为庐剧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与生存现状进行研究,解析庐剧发展的困境,呼吁大众重视起对庐剧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庐剧;历史;艺术特色;困境;传承 庐剧作为安徽省著名的地方戏代表之一,称“小倒戏”、“稻季戏”。1955年改为“庐剧”,约有一两百年的发展历史。庐剧在江淮地区俗语小调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借鉴端公戏、徽剧等艺术形式,从而形成独特的腔调,成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戏种。 无为是安徽芜湖市下面的一个小县城。庐剧能够在无为落地生根少不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无为县为发展文化产业制定了很多政策。解放之初,政府就对图书馆、戏院等文化场地进行了翻新。至1988年底,全县的文化艺术场地数持续增加,约有19个。政府将一些业余团体改编、重组成专业剧团。1952年建立了无为县庐剧团。2006年,国务院把庐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庐剧的发展得到了大众的肯定。 一、无为庐剧的艺术特色 安徽庐剧作为地方剧种,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不仅在演唱方面具有独特的韵味,而且在伴奏乐器、表演形式等方面更别具一格。 无为庐剧的唱腔特点。第一则是“哀怨悲怆”。第二:采用真假声并用的演唱形式。由于曲子音程跨度大,采用假声演唱,声调高亢。第三:采用帮腔吆喝的演唱方式。舞台上的表演者在演唱时,台上和台下的演员及观众齐声帮唱,声音洪亮,充分的渲染舞台气氛。第四:语言与唱腔的结合。庐剧中花腔小戏的唱和念白,采用的都是地方生活语言真挚朴实。庐剧流行区的观众很喜欢这种唱腔,因为它与人们的生活很贴近。 早期传统庐剧唱腔多是一唱众和,不采用丝弦,仅用锣鼓伴奏,谓之“两打三唱”。打击乐器有三件:堂鼓、大锣、小锣,后增加钹。庐剧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后,逐渐加进了许多民间吹奏曲牌,在不断应用中使其逐渐戏曲化,逐而形成了具有庐剧特色的唢呐、笛子曲牌。1949年以后,许多剧团相继建立了民族管弦乐队,充实了打击乐器。现在,庐剧的伴奏随剧本的更新在不断的变化。根据剧情的需要,加入扬琴、竹笛等中国民族乐器以及大贝司、小提琴等西方流行乐器,大大丰富了庐剧的伴奏音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85275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