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03 23:21: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要:大学校园流行文化是在大学校园环境中,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多维度的发展造成了一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生活观念受到一定的影响,追求享乐、思想浅薄、崇尚感性、盲目、非理性的倾向日益严重,进而使消极的价值信念成为大学生的信条。针对上述现实问题,笔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理念为指导,分析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现状和趋势,深入剖析其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及其引导策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流行文化;对策 引言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现象由来已久,随着全球化的到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完善,各种文化观念的冲击,在新时期的大学生又表现出很多新特点。同样,大学校园的流行文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研究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三观,并使他们成为积极健康校园流行文化的主体,更好地促进大学校园文化的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现状 (一)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内涵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现象是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所出现的比较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文化趣味的代际差异,特别是文化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并非大众文化,也不完全是流行文化。大学校园流行文化虽然同主流文化在某些方面相似,但更多的则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冲突和内在关系的紧张。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实际上也是一种沟通和表现的工具,在大学生之间、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群体之间,以及大学生与社会之间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校园流行文化主要是一同辈群体文化,即由年龄、地位、兴趣爱好大体相同的群体关系构成的一种副文化,其流传范围主要集中在不同的大学生群体之间。

大学生是具有朝气和活力的一个群体,他们知识储备丰富,思维活跃,对流行文化等一系列的新鲜事物反应敏感而且迅速。因此,大学生是流行文化传播的主体,也是校园流行文化最重要的创造主体和接受主体。综合以上说法,笔者对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做了如下解释: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即符合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是由在校大学生充当主要参与者和传播者,并被大学生们普遍接受和引导追逐的表现形式多样的文化。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时代或某个特定时期的学生喜好、社会行为表征等,它们的形式新颖,符合大学生标新立异的心理特点,同时也涵盖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等各个方面,符合大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特点

根据上述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内涵,可以看出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如下的特点。

1.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呈现非理性的特点。大学生自身正处在个体发展阶段,对社会的整体认识尚不全面,并缺乏一定的衡量标准,因此对文化的接收和传播也处于较为盲目的状态。由此大学生群体所引导和传播的大学校园文化也并非符合社会的普遍理性约束,处于一种非理性的状态。这种非理性的状态使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呈现非道德化和非约束化的特点,易形成不良的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影响大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大学校园的稳定和谐。

2.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影响广泛,传播速度快。大学生群体处于一种相对半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具有自成一套的社会生活习惯。而半封闭环境中的大学校园流行文化一经产生,便通过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行为习惯迅速传播开来,并影响大学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呈现主客二元态势。由大学生群体所主导和传播的大学校园流行文化,


一方面由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行为所引导形成,一经形成,随着大学生的社会行为不断得以强化,最后形成一定的文化系统,反过来约束大学生的个体社会行为。 二、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影响

大学生群体的独特性,促使形成了独特的大学校园流行文化,这些文化一经形成,就被强化为文化系统,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和大学校园的日常发展。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群体之间,群体与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强了大学生群体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方面,通过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传播,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精神文化得以丰富,有利于增进大学生群体对自身、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本身仍处于社会发展阶段,非理性的大学校园流行文化一经产生便难以控制,它较易使大学生习得不良的社会习惯,成不良的思想意识,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首先,就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而言,大学校园流行文化作为大学生的大众文化,其非理性的成分势必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近年来,不少大学生所产生拜金主义攀比主义以及大学玩乐论等,都使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产生消极对待学习,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其次,就大学生对社会的表态而言,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其所引导的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也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的情态。目前非理性的大学校园文化,致使大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社会问题,盲目且消极地面对社会变迁,产生了诸如大学群体性冷漠,大学生因眼高手低就业率低下的社会问题。

最后,就校园文化建设而言,在十八大的影响下,高校普遍开展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建设。但是由于非理性的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主流文化未能充分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致使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滞后性、非主流性的特点。

三、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影响的原因分析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和大学校园的和谐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同时,造成这种影响的因素也涉及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就社会方面而言,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经历着激烈的社会变革。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社会变革并未同步,社会生活的道德约束并未跟随我国经济政治的变革,因此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着道德失衡,社会成员经常存在集体性的失范行为。这在无形之中使处于成长发展期的大学生存在道德上的约束,从而容易产生非理性的大学校园流行文化。

其次,就学校方面而言,学校作为大学生社会生活的大环境,对大学生社会生活的文化形成应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的文化建设现状而言,虽然在十八大精神的引领下,各高校都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但是高校目前的文化建设依然缺乏应有的体系。而由于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特殊性,高校对于大学校园所存在的非理性的理性文化并没有形成可借鉴的解决规范。

再次,就大学生个体而言,大学生自身正处在继续发展期,生理和心理都不甚成熟,对于大千社会文化现状缺乏应有的辨识度。因此,由大学生所引导和形成的大学校园文化,本身就存在非理性的隐患,而又由于这种流行文化本身的主客二元态势,从而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最后,就新闻媒体而言。法国社会学家波德里亚波德里亚认为,大众媒介尤其是当今快速发展的电子媒介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了一个几乎以假乱真或真伪难变的影像符号世界。在当前的模拟世界当中,所有的事物都重构进所有其他的事物之中,所有的事物都在内;而后现代的媒体场景世界亦是如此,致使大众丧失了主体性,沦为符号的奴隶,进而对于单向特性的媒体和符号的反抗也只能基于一种宿命的消极策略,即沉默、拒绝、调


侃。这种消极的符号应对,致使大学生在引导校园流行文化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理性判断和辨识。

四、大学校园流行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针对上述分析,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 首先,在制度方面,在十八大报告的指导下,我国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性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社会文化跟随我国经济政治变革的步伐,改善目前存在的集体性道德失衡现象。从而促使大学生校园流行文化走上和谐发展的状态。

其次,学校、社会和新闻媒体方面也应积极参与思想引导。学校方面加强建立文化建设体系,对非理性的大学校园文化尽快形成行之有效的规范性措施。社会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建设和思想宣传,引导大众文化理性化和和谐化。而新闻媒体方面,应积极发挥自身正面的舆论效应,保证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的理性化。 最后,在文化建设方面,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在十八大报告的指导下加强文化建设,积极引导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相融合,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当代社会的流行文化予以融合发展,促进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理性化和和谐化,保证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大学校园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2】牛庆.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扬州:扬州大学,2011. 3】顾洪英.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科学家,200811. 4】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李雅兴,关洁.拇指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甘肃社会科学20073. 6】吕振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7】袁潇,风笑天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青年流行文化与价值观的变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1.

黄芸花.当代大众文化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文史博览(理论)20105. 陈果.大学生流行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651c98b54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