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解词的一些方法 语文教学解词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劳动,但这种创造性的劳动必须受既定的词语本身、语言环境、文章背景等因素的制约,必须有一定的原则规范。准确而适用地揭示词义以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是语文教学解词的根本原则。这个总体原则可以分解为如下具体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原则,也就是准确性原则。解说词义是否准确,是衡量解词质量的最重要的尺度。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也曾提出:“我们只能通过他的书面语言去了解他的思想;我们不能反过来,先主观地认为他必然有这种思想。”解词首先必须体现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必须符合科学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真理性的知识,并正确应用。应当注意避免妄说义理、断章取义、拆骈为单、望文生义、生搬硬套等弊病。请看下面几个例子:①毕业:参加学历教育,学习期满,达到要求,取得合格证书。②饿(“虽饥不饿”):没有食物,受死亡的威胁。③售(“货而不售”):卖东西。④望洋兴叹:面对海洋,感慨叹息。 以上例①中,用“学历教育”指出该词语适用的范围。例②解释文言短语中的一个词,准确地区分了“饿”与“饥”词义的不同。”饥”指一般的饿,“饿”指“饿坏了”。例③至例④的解释都不科学、不准确。现代汉语的“售”是“卖”的意思,古代汉语的“售”是“卖出去”的意思。“货而不售”不是有货不卖,而是“想卖却卖不出去”。例④是固定短语,其中“望洋”是连绵字,是一个语素,不是“望”和“洋”两个语素的相加。“望洋”意为“抬头仰视”。“望洋兴叹”:抬头仰望,感慨叹息。现在有人仿造了“望书兴叹”“望楼兴叹”等词,属成语活用现象,其内部结构与“望洋兴叹”不同。 2针对性原则 西方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因此,创作要符合读者的特点、需求。同样的道理,语文教学解词的效果是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的,应力求符合学生的特点、需求。对不同的对象,解词的深度、方法、过程、目的、要求应有差别。例如:①工资:工钱。②工资:劳动报酬。③工资: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劳动力的价格。 以上例①、②、③作为对小学生、中学生就“工资”一词作出的解释,都是正确的。如果调换了对象,就不适宜了。 3适应性原则 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图省力,也图保险,遇到要解释的词语,就到工具书上查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义项,让学生记住,就算完事。重视利用工具书,这值 得肯定。但照搬工具书,许多时候会达不到解词的目的。词典所提供的只是一个词在常态下的意义,即贮存状态下的静态的意义,也就是词典意义。而一个词被有思想、有感情的作者有目的地写进文章的时候,就具有了语用状态下的动态的意义,往往不仅仅是词典意义,它与作者的特殊用意、语言环境、时代背景、语体类型、语言习惯、文化传统等许多因素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著名语言学家陆宗达先生说得更具体:“词义在其概括性的基础上,还有其灵活性。就是说,它在上下文里必定显示说话人具体所指,表现说话人的态度和感情。”理解文章要知人论世,解词也基本如此。语文教学应当走出“解词不解句,解句不顾章”的误区。 请看例子:①漫(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迫不急待,动作随便。②杜鹃(“商界杜鹃何时休”):鸟名,繁殖季节暗中产蛋于芦莺巢中,形状与莺蛋很像。芦莺被骗,为它孵化。幼鹃长大,把幼莺挤出巢外跌死。这里比喻危害民众的假冒伪劣商品。③裁判(《一件小事》:“我还能裁判车夫吗?”):依法对案件作出决定。④啼鹃(文天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鸟名,灰黑色,初夏昼夜啼鸣不停。又叫布谷鸟。 例①“漫”词典意义是“随随便便,不当一回事”。例②“杜鹃”的词典意义是描述这种鸟的生态特征。解词者都能对查得的词典意义进行改造,作出适合具体语言环境和作者思想感情特点的正确的解释。而例③至④的解释都是生搬硬套工具书中的文字,全都解释不当。“裁判”在句中意为“批评、责怪”。例④中的“啼鹃”就是例②的“杜鹃”,但在不同语境中,词义完全不同。例④的解释应是杜鹃,传说古代蜀帝杜宇的灵魂所化。杜宇让贤离蜀,客死外乡,灵魂化为杜鹃鸟,思念故国,日夜啼鸣,声如“不如归去”,口中滴血。诗中象征赤胆忠心的爱国者。同是“杜鹃”一词,一个褒义,一个贬义,这就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文化意义的差异。这种词语“属文化词语”。 语文教学解词有技术性的一面,又有人文性的一面,二者相辅相成。这里,还需补充说明的是,语文教学解词通常是板书和口授同时进行,上面的例子只表明解词的最终结果,也可以看作是板书要求,而不是教师讲授的要求。口授自然比书面形式要详细得多,有时,分析字形、多次重复、举例说明等等,都是非常必要的。上述三个原则性的要求任何时候都不应当妨碍教师在解词教学中创造性才能的发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67c21e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