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 生活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效劳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治污减排,确保城市公共卫生平安,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水平,实现城市科学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已公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与我国经济开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国际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开展方向,在其指导下,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处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上升同处理能力缺乏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生活垃圾处理与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为保障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的不断增强、无害化处理水平不断提高,指导各地选择适宜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运行和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标准和技术政策,制定本指南。 1. 总那么 1.1 根本要求 1.1.1 生活垃圾处理应以保障公共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防止环境污染为宗旨,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那么。 1.1.2 应尽可能从源头防止和减少生活垃圾产生,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尽可能分类回收,实现源头减量。分类回收的垃圾应实施分类运输和分类资源化处理。通过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确保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和处置。 1.1.3 生活垃圾处理应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活垃圾转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等重点环节,落实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着力构建“城乡统筹、技术合理、能力充足、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1.1.4 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方案,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促进生活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开展。 1.2 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 1.2.1 应通过加大宣传,提高公众的认识水平和参与积极性,扩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范围和城市数量,大力推广生活垃圾源头分类。 1.2.2 将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纳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范畴,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活垃圾资源再生模式,有效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再生和源头减量。 可编辑 精品资料 1.2.3 鼓励商品生产厂家按国家有关清洁生产的规定设计、制造产品包装物,生产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者在环境中可降解的包装物,限制过度包装,合理构建产品包装物回收体系,减少一次性消费产生的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1.2.4 鼓励净菜上市、家庭厨余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餐厨生活垃圾单独收集处理,加强可降解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1.2.5 通过改变城市燃料结构,提高燃气普及率和集中供热率,减少煤灰垃圾产生量。 1.2.6 根据当地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模式。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应该遵循有利资源再生、有利防止二次污染和有利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实施的原那么。 1.3 生活垃圾收集与运输 1.3.1 加快建设与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后续处理相配套的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推进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的数字化管理工作。 1.3.2 应实现密闭化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防止生活垃圾暴露和散落,防止垃圾渗滤液滴漏,淘汰敞开式收集方式。 1.3.3 应逐步提高生活垃圾机械化收运水平,鼓励采用压缩式方式收集和运输生活垃圾。 1.3.4 应加强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重点是区域性大中型转运站建设。 1.3.5 拓展生活垃圾收运效劳范围,加强县城和村镇生活垃圾的收集。 1.4 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 1.4.1 应结合当地的人口聚集程度、土地资源状况、经济开展水平、生活垃圾成分和性质等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并应满足选址合理、规模适度、技术可行、设备可靠和可持续开展等方面的要求。 1.4.2 应在保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根底上,加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单独收集的危险废物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具备条件的城市可采用对多种处理技术集成进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实现各种处理技术优势互补。规划和建设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是节约土地资源、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染控制、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4.3 应依法对新建生活垃圾处理和处置的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标准,从生活垃圾中回收的物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或者标准使用。 1.4.4 应保障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水平,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运行单位应编制生产可编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68b006430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