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诗词赏析(全面)

时间:2022-08-06 01:04: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蒹葭》

1.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心中爱人的追求。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2.他追求到了吗,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主人公反复去寻求心爱之人,可“伊人”宛在“水中央”“水 “水 恍惚迷离,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即。所以主人公的心情是惆怅、失落的。] 3.这首诗是如何起兴的或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作用?

……蒹 ……蒹

展现一幅萧瑟冷清的秋景,渲染了凄清落寞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感情。] 4.所 ”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钱钟书在《管锥篇》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为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术情境。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5.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6.诗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含蓄美1、文字简约: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 思念之情,只写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 动,但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 痛苦都含蓄地表现出来。 2、形象可感:虽未刻画双方形象,但主人公的 执着、“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3、余音饶梁:只写追求之难,伊人“宛在”,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

朦胧美: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飘渺。本诗到底是写爱情,还是写理想、写隐士,还存在争议

意境美: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难解难分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3、主人公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相互映衬。 4“伊人”高洁而有魅力的气质被蒹葭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7.比较《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 [1、内容上:《关雎》重于叙事,从诗中可以看到小伙子从爱上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三章反复咏叹,突出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情感韵味更浓郁。 2 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

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8诗歌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意中人的思慕/思念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


感情越深。 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几句一直以来为世人传诵,从文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写出凄清悲凉的环境,勾勒出男子在河畔遥望的背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描写姑娘所处的位置,具有朦胧之感。从侧面表明自己对她的一一往情深。这两句诗塑造出一种迷离虚幻的优美意境。 10“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都是描写道路的状况的,诗人为何要极力渲染这一点呢?

2诗人极力渲染道路的状况,目的是以道路的艰难曲折遥远,从侧面来衬托青年男子对他思念的姑娘的执著追求,突出男子痛苦而无奈的爱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76e8606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