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比喻句汇集 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也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参见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第:)244页;杨育的《和小学教师谈修辞》第41页,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李裕德的《新编实用修辞》第200页) 或者说,用有相似点的他类事物来相比,叫比喻。(见周秉钧、李维琦《修辞学》第201页)或者说,用甲事物“或情境”来说明乙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格是比喻。(见王勤《修辞说略》第53页) 或者说,思想的对象与另外事物有了类似点,文章上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格。(见《陈望道修辞论集》第82页,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或者说,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叫做比喻。(见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第504页) 比喻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有人称它为“语言艺术中的艺术”。恰当地运用比喻,能够把抽象的东西说得具体形象,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从而收到形象生动、新鲜活泼、鲜明深刻的效果。 比喻一般具备四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又叫喻词”和相似点。所谓“本体”就是比喻中被比的事物;所谓“喻体”就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所谓“比喻词”就是连接比喻与被比喻关系的词;所谓“相似点”就是指比喻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有相同或相近的地方。例如,石拱桥的桥洞像弧形,就像虹。“见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十课《中国石拱桥》”这句比喻中,“桥洞”叫本体,“虹”叫喻体,“像”叫比喻词,相似点是弧形。在实际应用时,除喻体一定要出现外,其余三要素根据具体语境,可隐可现。 比喻在古代叫比、譬,它分明喻、暗喻、借喻、引喻、连喻等三十余种。 1.明喻 明喻就是明显的比喻,也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明喻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很像、真像、活像、就像、如、正如、宛如、犹如、譬如、如同、若、譬若、宛若、犹、譬犹、似、好似、仿佛、俨然、比、好比等等。例如: [1]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初中语文第一册八课《一面》) [2]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初中语文第三册八课《在烈日和暴雨下》) [3]老头儿身子一纵,扑向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高中语文第三册课《守财奴》) [4]九百箱蜜蜂,嗡嗡扬扬像闹市。四五个羊群牧放在东西山腰,远看像贴山的朵朵白云。(高中语文第二册一课《猎户》) [5]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小学语文第七册一课《鸬鹚》) [6]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小学语文第九册二课《桂林山水》) 例[1]本体是“店里”,喻体是“地窖”“像……一样”是比喻词,冷是相似点。前半句形容店里冷的程度,后半句称“延展体”,说明冷的原因。 例[2]用“火”(喻体)比喻“太阳”“本体”一出来就很热。中间用比喻词“像”连接,相似点是发光有热,本例隐去相似点。 例[3]本体是“老头儿”,喻体是“老虎”,比喻词是“好似”,相似点是“扑”。这个比喻描绘老头儿贪财像老虎见食那样贪婪可恶。 例[4]本体分别是“几百箱蜜蜂”和“四五个羊群”,喻体是“闹市”和“朵朵白云”,比喻词是“像”。前者的相似点是“嗡嗡扬扬”的声音,后者是白色飘动的远景“视觉”。 例[5]用“列队的士兵”“喻体”比喻“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本体”,中间用比喻词“好像”连接,相似点是有纪律、有战斗力。 例;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喻体”比喻“漓江的水真绿”“本体”,比喻词是“仿佛”,形容漓江水很美,令人喜爱。 2.暗喻 暗喻是暗含着不显露比喻形迹的比喻,又叫“隐喻”或“简喻”。它隐去明喻所用的“像”、“如”、“若”、“仿佛”等比喻词,而代之以“是”、“为”、“成为”、“算”、“变成”、“当作”、“叫做”等作比喻词。这类比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其余可隐可现。例如: [1]它阵地前后左右的联系一被切断,军官们就慌了手脚,士兵们就成了没头的苍蝇。(高中语文第二册五课《(老虎团)的结局》) [2]草地,真是一个又大又好的露天餐厅。(初中语文第一册五课《草地晚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774bf2ef5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