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避免因身份识别差错而发生各类医疗不良事件、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一、为保证医疗安全,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门诊挂号及住院处在输入病人身份信息时应当加以核对,并对有疑问的病人信息加以核实。 二、患者身份确认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标识:住院患者需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床号、门急诊患者至少使用姓名+就诊卡号等两种以上方式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患者身份存疑时,确认住院病人身份的唯一标识是住院号、确认门诊病人身份的唯一标识是就诊卡号。 三、住院患者、急诊科抢救病人、急诊科留观室/儿科门诊留观室等处的患者、语言交流障碍、药物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佩带标注有身份信息的腕带。 1、责任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 2、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就诊卡号/住院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双人核对。如无陪同人员,须有双人共同核对患者身份。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两种方式作为识别患者。 4、当同病区出现同名病人时,应在治疗单上作警示标识,将床号、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作为病人的身份识别依据。 5、“腕带”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四、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核对时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要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核对,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五、无法识别患者身份确认的方法和流程 (一)身份确认前 1、首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男/女);年龄(不详);病历号/就诊卡号;过敏史(不详)。 2、如需检查、住院、各类单子均填写无名、病历号/就诊卡号、性别等。 3、报告总值班或保卫科,联系相关部门协助确认身份。 (二)身份确认后 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带。 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室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 病人来源 门诊病人 挂号人员确认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 医生确认: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号等 住院处人员:核对姓名、住院号、性别、诊断、入住科室、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 急诊病人 住院病人 挂号 身份明确病人 无名身份病人 医生诊疗 启动无名身份患者就诊处置流程 接诊护士:核对住院号、床号、姓名、诊断、病情 办理入院手续 责任护士:核对科室、床位、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化验项目、检查部位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896d6d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3c.html